张海芳
摘要:本文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指出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重要源泉。当前我国技术研发经费不断增长,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产学研脱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要想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关键要发展风险投资妥善解决广大企业融资难问题,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阶层,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字:熊彼特;技术创新;经济发展
一、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
20世纪9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以“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动态发展理论。他通过构建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将技术进步进一步内生化,指出内生的研发和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增加产量的因素不仅仅是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数量的投入,而且还包括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比率,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既然技术创新决定了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那么技术创新应当有哪个市场主体完成呢?
熊彼特认为,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只有企业家成功地将技术发明应用于生产活动之中才能够称作创新,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从科学技术的发明到生产过程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过程不仅需要科学家、技术研发人员的辛勤努力,更加需要企业家的创新。
为了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企业家不断加大R&D的投入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市场、新的原材料供给来源或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并以此来超越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升竞争优势。其他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为分享创新利润纷纷进行模仿,其余采用传统技术的企业为维持生存不得不适应新的技术形势,从而使新产品、新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运用。于是科学技术成果扩散到整个社会生产领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的新增长。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行业的利润率逐步趋于平均化,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又开始新一轮的R&D支出,推动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经济增长理论,指出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通过实证分析更好地解释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仅源于资本的差距,更源于技术水平的差距。许多观点和论断为各国经济发展之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影响和现实意义。
二、加快技术创新是当今我国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由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理论我们得出,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变量。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的经济造成重大的打击。探究原因,除了过度金融创新造成的巨大风险外,技术创新不足被认为是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想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技术创新。为此,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纷纷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力图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面对当前我国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的经济难题,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大在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力度,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我国技术研发(R&D)情况
(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R&D经费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2011年达到8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已跻身R&D经费投入大国之列。从部门来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研发的数量不断增加,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发经费不断增长,研发专利数不断增加,其中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且多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从研发的类型来看,高等院校侧重应用研究,科研机构侧重试验发展研究,企业侧重新产品、新方法研究。总体而言,随着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凸显,我国技术研发的规模不断增大,国家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二)产学研体制脱节,互动性不强
近年来,我国一直倡导建立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将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但目前来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体制上存在诸多的障碍。通过设立科技项目(课题)开展研发活动是我国科研的基本组织方式。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申请的项目主要是国家科技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资金,占到55%以上,项目多围绕着国家基础性学科领域和具有社会公共效益的领域,如能源、环保、农业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等领域;而企业研发项目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占到80%左右,多为独立完成,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较少,科研的技术经济目标围绕着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研发的目标偏重开发新产品,以增加产品功能和提高性能为目标的研发占总数51%和30%,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环境污染、技术原理的研究较少,合计比重只占到19%。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服务的主体和目标侧重点不一致,造成科研院校研发的技术成果难以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并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企业自主创新不足,高端技术对外依赖
根据熊彼特的理论,企业家的精神对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企业家成功地将技术发明应用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之中才能够称作创新。虽然我国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已经确立,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在高端的技术领域,自主创新不足,缺乏创新动力。从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统计公报发现,全国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3638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5%。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12434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0.5%,2/3大中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在产出情况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为1893家,仅占4.7%。虽然企业研发投入的经费不断增长,但在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偏。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明显不足,在关键技术上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度在50%以上,自给率较低。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创新的普遍程度不高,创新动力不足,在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较少。
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关键原因及对策
(一)企业创新融资难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来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企业自主研发经费出自企业的销售收入,比重较小,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制约着中小企业创新的活力。
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一个行业的重大发展依靠技术革新时,业内领导的大中型企业由于实力强大,凭借原有产品和业务便可以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创新的紧迫性不足;而中小企业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较为敏感,经营思维更加灵活,敢于尝试新的事物,虽然技术创新失败率较高,但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因此成为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以美国IT产业为例,IBM最早开始生产个人电脑,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确实微软实现广泛应用的。由实证分析得出,尽管中小企业实力不抵行业内大企业,但它更具创新活力,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不是大企业而是中小型企业,不是国企而是民企。唯有解决广大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激发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银行难以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原因是我国银行是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拥有自身独特的职能和作用。在信贷政策方面主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尽量规避市场风险,实现良好的资金运转,故借贷的对象以信誉高、风险小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机构为主。而中小企业信用不高,加上技术创新本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银行的政策目标不符,故难以通过银行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既然原有的融资制度无法实现要求,那么我们需要开创一条新的融资制度和渠道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即风险投资。
与银行信贷相比,风险投资对象为潜力大、不成熟、风险高的成长性企业,风险投资者分期注入资金,广泛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享高额的资本收益,在期限届满后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企业。风险投资一方面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指导企业顺利完成创新活动,符合中小企业创新的要求,是未来我国重点建设的融资制度。
(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一直强调企业家的重要性,敢于冒创新风险的企业家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当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往往缺乏企业家精神,他们宁愿生产陈旧的产品或者放弃投资实业转向股票、房地产、艺术品市场,也不愿冒创新的风险,因而科技成果难以在生产活动中推广应用。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带头人,负责制定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把握企业发展的大方向,要能够敏锐洞察出未来行业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趋势,实现突破性创新,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家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发现的过程,离不开一国文化环境的影响。企业家精神属于意识层面,难以被外人观察到,唯有企业家自己创办企业,通过企业的发展才能逐步认识到企业家精神。那么,企业家更有可能是早期的创业者。创业依然离不开资金,风险投资是创业企业资金重要的筹集渠道,如我国的百度、新浪、搜狐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是通过美国风险投资的方式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一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通过风险投资获得资金支持,建立合伙制企业,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者作为合伙人积极参与经营决策,指导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结论
技术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驱动力。面对民企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应当另辟蹊径,创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制度和渠道,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基金,为企业创新活动提高充足的资金保障,分担技术创新的高风险,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同时,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也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唯有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涌现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阶层。通过完善的融资制度安排及相应配套措施,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激发众多企业创新的活力,最终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俊荣,龙蓉蓉.中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6).
[2]段晓红,田志龙.企业家要素资源与民营高科技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
[3]李树培.我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原因与对策的博弈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9(03).
[4]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09).
[5]严成樑,龚六堂.熊彼特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2009(03).
[6]周天勇.发展的技术进步动力[M].新发展经济学,2006(02).
[7]国家统计局.2009-2011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http://www.stats.gov.cn/.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