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的生存状态调查

2013-04-29 21:26钟清泉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6期

钟清泉

摘要:为探讨贵阳“背篼”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状况,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贵阳300多名背篼进行了一项关于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背篼是一个“游离”于城市市民的群体,表现在经济、社会网络关系、社会公共服务权益边缘化。

关键词:背篼;工作状况;生活状况;社会状况

一、“背篼”研究的背景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范围、数量不断扩大和增加,在贵阳也有一群数量庞大、特征明显且被贵阳市民所熟悉的农民工群体,称之为“背篼”。背篼群体是如何产生的?背篼群体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如何?背篼“弱势”在何处?政府为背篼制定怎样的支持政策?背篼自身如何谋发展?围绕这些问题,都需要对背篼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真实的资料,解决上述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其生存状态有个清晰的了解,基于此,本团队在2012年7-8月间对贵阳市区300多名背篼进行了生存状态的调查。

二、“背篼”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在贵阳,“背篼”不单单指箩筐,它同时被转喻为这个以背篼为劳动工具的群体。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就是活跃在贵阳市、背着背篼来赚取收入的“背篼”。

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以背篼生存状态为主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四部分内容。其中,个人基本信息部分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其被访者家庭情况等6个指标;工作情况部分主要包括工作时间、工作收入及其用途、工作中遇见的困难及其处理等维度进行考察;生活部分分为居住、生活支出、空闲时间安排等几个维度;社会状况部分是从社会交往圈、社会保障项目、社会地位等几个维度来考察的。团队深入贵阳市区背篼比较集中地区(如市西路、花果园等)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对300多位背篼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调查背篼样本总数300份,有效问卷300份,问卷回收率100%。

三、“背篼”调查结果

背篼个人及家庭信息主要分析背篼为什么会从事背篼行业,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经济行为和就业环境的基础,只有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找到背篼现在就业、生活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1.基本信息。(1)背篼的年龄结构主要以中年人为主,其中比例最大的是在31-50岁之间,占到总数的64%(31-40岁占32.7%,41-50岁的占31.3%);其次是21-30岁之间的占到了总数的21.2%。可以看出,21-50岁年龄段构成了背篼的主体。(2)在调查的总数中,男性背篼占75.6%,女性背篼占24.4%。(3)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背篼的文化程度总体是偏低的,高达90%左右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

2.工作状况。主要从工作时间、工作收入及分配、工作的原因以及工作中遇见的困难及处理四个方面对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1)从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76%的背篼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下,只有24%的背篼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大多数背篼从事该行业已有2-4年。(2)调查发现,半数的背篼收入在600-800元。(3)工作的原因大多有两种情况,一是家庭经济压力大,急于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另一种则是拥有土地的农民,在每年农闲时才会外出从事背篼工作,农忙时则返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其收入大部分是寄回家补贴家用。(4)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在工作中难免经常遇到各种困难,绝大部分人认为工作机会不多,工作压力大,而近半数的人都受到过不公待遇。

3.生活状况。居住、医疗以及平时的休闲是与生活最为紧密相关的问题。(1)居住状况。多数表示与人合租,只有夫妻都在贵阳的才会单独租房,在谈到对现在的居住情况满意程度时,绝大多数表示一般,但即使是不满意,也只能忍受,而没有能力改变。(2)生活支出状况。大多数的背篼每月的生活开支在400-500左右,食品、房租、水电费成为了绝大部分背篼生活的主要开支。(3)业余生活状况。背篼的业余生活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无聊、单调、乏味。男性背篼主要以喝酒、打扑克牌、打麻将和聊天来打发;女性背篼则主要是打毛衣、纳鞋垫或坐在男性背篼旁看他们打扑克牌。(4)医疗状况。有5.5%的背篼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大医院治疗,10%的背篼会选择小诊所看病,32%的背篼为了省心省事自己买药,还有43%左右的背篼生病后不及时治疗,能拖就拖,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或其他的偏方来应付。(5)生活的满意度。贵阳背篼对生活的满意度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感觉很不满意的仅占到2.3%,而感觉不满意的也只占了21.1%。

4.社会状况。主要从社会关系网络状况、社会保障及权益保障现状、背篼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调查。(1)社会关系网络状况。在问到背篼平时交往圈的对象主要有哪些类别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是家人与亲戚以及工友,占总数的64%,在问及遇到困难时,最先寻求帮助的对象时,其结果与其交往对象类似,家人与亲戚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70%左右。(2)社会保障现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是经济运行的“减震器”,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根据实际调查,63.6%的背篼参加了新农合,其中还有部分背篼有低保。除此之外,其他的社会保障项目基本是处于空白状态。在问及为什么没有参加社会保障项目时,被访者基本上表示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工作(占总数的37.8%),没必要(占总数的15.2%)。背篼的社会保障现状可以概括为“贡献在城里,保障在农村;年轻在城市,养老回农村”。(3)背篼对政府及相关政策的了解和评价。在问及是否了解关于农民工的有关政策时,接近一半(47.6%)的背篼表示不了解、没听说过。可见背篼群体对政策的关注度不高,在问及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有关政策、措施时,约占60%的背篼表示是通过他人口中得知的,17%的背篼是通过电视、广播媒介获悉。背篼对政府是否关心背篼工的评价,只有不到3%的背篼认为政府很关心背篼的生存,在他们眼中,相对于农村,城市里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有11%的背篼认为政府比较关心他们,他们认为政府的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到了基层就“变质”了,表现得无可奈何;约有34%的背篼认为政府对背篼的关心一般,在这部分人中,基本上属于“钟摆式”的背篼,农忙时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去城里干背篼,对于政府是否关心他们表现得不在乎,他们的重心在土地、在农村,来城里干背篼是其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高达近50%的背篼认为政府不关心他们。(4)对城市(贵阳)适应性评价。总体上,背篼比较适应贵阳城市生活,约有16%的背篼认为在贵阳城市生活很适应,这部分人基本上是年轻的背篼,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很快地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也相对较容易。

四、关于背篼的讨论

1.关于“边缘化”。背篼进城务工实际上是从农村到城市转移的过程,是城镇化过程,也是农民工由农村流向城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等一系列“东西”都在不断影响着背篼们的生活。但是可以看出,背篼们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而是一个被城市“边缘化”的群体。这种“边缘化”可以说是被排斥在城市主流关系网之外,无法获得正当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资源。这种“边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边缘化、社会网络关系的边缘化和社会公共服务权益的边缘化。背篼所面临的“边缘化”实则是背篼们的一种无奈、静默的选择。一方面,市民作为主流群体占据优势资源,享受着背篼所来带的便利,另一方面,背篼却在各个方面得到应有的回报。

2.背篼未来发展趋势。在调查中,接近80%的受访者表示早晚都要回农村生活,只有约2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留在城里,其中多以年轻背篼为主。至少在现阶段,农村背篼的张力还没有完全消除,背篼由农村向城镇转移还处于一个上升阶段,即一个净流出的阶段。但背篼在十多年的发展之中,并没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稳定、顺利的转移,大多数背篼还继续处于一种城市边缘的“游离”状态。在这样一种长期的“游离”状态下,必然会积累很多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从而使背篼的后续发展增添层层障碍。

贵阳的背篼,或者说是贵州的背篼,既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贵州城市化水平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贵州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不可否认,背篼在现有的制度条件下,对贵阳市或者说贵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是建立在背篼低收入、无社会保障等条件之上的。背篼的长期存在也反映出贵州农村落后的现状,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贵阳乃至背篼的可持续发展。背篼在现阶段乃至将来的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处于“游离”状态。背篼最终的不再“游离”虽任重道远,但希望仍在,因为社会在进步,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黔.边缘?守望——贵阳市“背篼”流动性非正规就业实证研究[M].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

[2]金莲.贵州省“背篼”的受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关系[N].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06).

[3]钱芳,王厚俊.贵州省“背篼军”的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04).

[4]金潇骁.从农民到农民工的流程“力学”分析——以贵阳街头“背篼”为例[N].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