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前景在何方

2013-04-29 00:44刘洋洋
南北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产品选题策划图书

刘洋洋

摘要:图书出版,是社会脉动的晴雨表。社会由人群构成,“社会脉动”,实质上是人心所动。比如,全球金融危机,必反映在图书出版中;中国作为传统大国,其近年表现世所关注,必然是图书出版的重要选题。还有稍微隐蔽的脉动未必引人注意,比如人类对德性(美德)政治的渴望,对往昔的追忆等等,也会在图书出版中有所反映。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出版业,图书产业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于处于产业中间环节的图书出版发行商来说,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发行会受到冲击,应当积极把握机遇,在电子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寻找新的机会。

2012年7月31日,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区的“村声书店”正式停业了,巴黎的书迷们又少了一个购买英文书籍的好去处。“村声书店”作为法国独立书店的代表,有着30年的经营历史,主营英美文学书籍,苏珊·桑塔格、雷蒙德·卡佛等一批优秀的作家曾经在这里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只能定格在记忆之中。

“村声书店”的停业,给实体书店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实体书店面临着网络书店、电子书、阅读习惯改变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处境困难。2009年,根据英国书商协会的统计,平均每两周英国就有一家独立书店关门。2011年初,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随后关闭旗下的399家书店。中国更是半数以上民营书店倒闭,实体书店如何在困境中生存,如何在日益艰难的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呢?

关键词:图书 出版行业 新产品 选题策划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随之提高,对图书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图书出版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图书发行和零售市场的对外开放,民营和海外资本接踵而来。图书出版发行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中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如:高库存制约着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豪华图书舍本逐末、选题平庸重复出版、盗版图书出版屡禁不止、图书出版发行市场竞争混乱、图书出版结构不合理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出版发行企业努力做出调整,社会各界做出相应的努力,取得不错的成效,使得图书出版发行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改革中也遇到了不同的问题,急需解决。

“如果这一次确定要搬迁的话,就是万圣的第四次迁址了”,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尴尬地说。万圣书园是北京最有名的民营书店之一,位于北大与清华之间,称得上是北京的文化地标。文化圈里有句说法,“来北京,其中一站就是万圣”。事实上,面临搬迁的不只有万圣,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内的民营书店“单向街”因难以负担高额租金,着手迁入新址。这家由许知远、吴晓波、张帆等媒体文化人共同出资筹办的书店最早开在圆明园,此前已迁址两次,下一站是朝阳大悦城。与万圣和单向街相比,其他几家曾经红火一时的民营书店眼下已难觅踪影。2010年年初,北京最大的民营书店第三极在亏损近8000万元后黯然离场,惊动业界。在此前后,民营实体书店大规模陷入困境,广州三联书店,上海思考乐书局、席殊书屋以及北京光合作用书店、风人松书店等纷纷倒闭。

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实体书店,已经愈加举步维艰。

一、电商纷纷抢滩图书市场

万圣书园发展最为壮大的时期,在全国几大城市中拥有近10家分店,而如今,仅剩下北京总店。作为上海文化地标的季风书店则一度拥有8家分店,目前还留下3家,都在上海。“现在的实体书店,80%以上成了一个陈列室,一个为人们提供网购指南的陈列室。”上海季风书店董事长严搏非如是说。

民营实体书店的经营者无不提到,之所以有如今的窘境,首先缘自网络书店的冲击:

最初,2006年、2007年,当当网与卓越亚马逊发起价格大战,2010年年底,京东加入,图书销售市场被完全打乱。如今,更是几乎没有电商不在卖书,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天猫以及苏宁易购纷纷抢滩图书市场。在混乱的市场争夺中,民营实体书店深受冲击。

很多还出入实体书店的读者都抱怨店里的书太贵,他们习惯了一种模式:在店里挑好书,回头上网买。一位第三极的常客陈辰说:“去书店我一般是看多于买的那种,买书主要还是在网上。我最喜欢第三极,书很全,看书的环境很好啊,又不会赶人走,但是我们这种人估计也是造成它倒闭的元凶之一。”

(一)实体店为何不能降点儿书价留住读者

相较于实体书店,网络书店具备不可忽视的两大优势:成本,渠道。

张帆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单向街目前的收支刚好平衡,房租是单向街最大的一块成本,占几乎一半,我们蓝色港湾的合约到期可以再续,但是房租比原来涨了近3倍,实在无力负担。还有一大部分是人力成本,占40%左右。”

多家民营实体书店负责人均表示,除去房租、员工工资和各类税费,其利润约在5%左右浮动,“基本不赚钱”。在这一方面,网络书店的顾虑没有这么多。

(二)网络书店不受地域限制的辐射范围更令实体书店难以企及

单向街最早决定从圆明园搬走的时候,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人流太少,平均每天卖不了多少钱”。

此外,凭借广阔的覆盖范围所产生的巨大需求量,网络书店可以从出版商处获得更低廉的图书进价。

严搏非对此很无奈,“我们从出版社拿货都要65折、68折,但是网络书店对折就拿到了,这怎么弄?”刘苏里更是直言:“全世界都不可能有中国如此低价的网上卖书,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价格入侵。”

“网络书店兴起时巨大的价格优势挤垮了一批实体书店。”而近年来,网络书店本身也经历了一次次蜕变。第一波价格战之时,当当与卓越亚马逊的图书经营比例占网站的70%以上,而今4年过去,其图书份额在其网络销售份额上仅占20%左右。

“已经不能称之为‘网络书店了。”北京市实体书店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负责人之一、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李桂君表示,图书已经不是电商盈利的核心点,“电商卖的商品,一些为了盈利,另一些是为了宣传用,卖书就是相当于付了广告费”。

当当网总裁李国庆就表示,他们向一些知名出版社拿货时必须遵守限折规定,否则会被停止供货,但当当网“总是一股脑儿全场大让利”。

在雄厚的资本支撑下,各大电商在图书价格战上堪称不遗余力。严搏非认为,网络书店的竞争所引发的图书市场的价格无序,并非信息技术自发的结果,而是其“背后的大资本的行为没有被约束,肆无忌惮”。实体书店对此显然无力应对。

对于实体书店老板们的埋怨,李国庆在微博上回应道:“网络书店的便利扩大了全国图书销售蛋糕,网络书店80%是把饼做大,20%是抢实体书店蛋糕,因书不是生活必需品。”

刘苏里分析称:“从根本上来讲,实体书店的消失不仅仅是电商带来的冲击,也涉及到整个电子时代对印刷文明的冲击,只不过这个冲击不会像19世纪印刷文明兴起之时对社会的冲击那么大。从大的趋势上来说,书的生产是沉重、不方便且更不环保的,我觉得大概还会有15%的书存在。实体书店要做的也在这15%中。”

(三)书店是政府不用投资却还有税收的图书馆

媒体人秦千里曾在微博上感慨:“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明风景线、精神栖息地,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与否和高低的重要指标。”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也称:“一个没有书店的国家,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没有未来,实体书店保存了文化的根。”

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受北京市政府委托,进行了一项关于北京市实体书店发展规划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北京市的实体书店在1800家左右。而至2009年年底,伦敦市拥有书店2904家,纽约市有7298家,东京市有4715家,巴黎市有6662家。从人均拥有量来看,北京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书店数为1.06个,而伦敦、纽约、东京和巴黎每万人拥有的书店数分别为3.87、8.88、3.75和5.84个。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2年4月发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1年,我国18岁~70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5本。近十年以来,这一数字持续降低,且其中还有70%是教材教辅类书籍。与此相对照,韩国的年人均阅读量为11本,法国20本,美国50本,以色列64本。

李桂君指出,实体书店的销售量与国民阅读率存在重要联系。尽管目前世界各国的实体书店均受冲击,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像纽约的7000多家书店下降到4000多家左右和北京一共才1000多家却仍在下降,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西方国家是在接近饱和之后的一个纯下降的过程。而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人均阅读量上升,对图书的需求增加,外部环境再好一些,实体书店应该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实体书店未来的生与死实际上不在于实体书店本身,而在于政府是不是意识到实体书店在整个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李桂君认为,政府在目前实体书店的发展状况上应该负主要责任。

刘苏里同样表示,国内的民营实体书店,在外部环境上并没有获得平等待遇。书店行业中一直存在两套体系和政策,国营书店不仅在房屋产权、返税以及贷款上享有优厚的政府支持,还可以借由教材教辅的发行获取利润。

李桂君介绍,作为政府出版管理部门指定的唯一发行渠道,新华书店几乎70%的利润来自于中小学教材。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教育出版类占据我国出版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凭借这些先天优势,国营书店的日子过得舒服一些,不仅保持10%以上的利润,有的还做起了房东,把大量的房屋面积租给手机、电脑商家等,“用租金来养书店”。

从功能上来看,实体书店所销售的产品的价值并不全部表现在价格上。李桂君表示,“实体书店在弘扬文化与教化育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实际上是帮助了政府,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公共产品的属性。”

学而优书店创办人陈定方亦指出:“书店一直具有图书馆功能,而且是连借阅证都不用办的图书馆,是政府不用投资却还有税收的图书馆”。因此,社会上要求政府出手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四)资助表明政府态度,“但能不能解决问题是另外一回事”

如今民营书店的全面溃败确实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抗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保护实体书店的议案,直指政府应有作为,并建议政府在减税、城市规划、图书销售机制与补贴方面对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加大政策性支持。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曾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同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专门文件,要求各地在城乡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划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出版物发行网点;同时,各政府将在政策、资金、税费、占地等方面给实体书店必要的扶持。

上海是最早行动的城市之一。2012年2月28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及《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引导目录》,宣布从新闻出版专项资金中划拨1500万元支持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其中500万元用于定向支持各类实体书店。首批获得资助的书店有35家,其中25家为民营实体书店。

杭州市政府亦出台《关于扶持民营书店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拟每年财政拨款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民营书店。

此外,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发行处处长王亦君表示,北京市正着手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实体书店。天津新闻出版局局长荣新海也称,天津市正考虑大力扶持实体书店,即将在全市开设城市书吧。

季风书店出现在上海首批受资助的企业名单上,严搏非并未透露所获资助的具体额度,但他表示不多。同时,他认为,这类资助主要表明的是政府对于扶持实体书店的态度,“但图书不是一个区域市场,而是全国市场,无法做到在一个区域内让它变得很好,必须要有一些全国性的法规和政策,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扶持和重视是好事,但能不能解决问题是另外一回事。”

在许多国家,政府发展实体书店已有成熟的配套政策:法国、德国免征实体书店所得税;日本、韩国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价;美国的纽约市政规划委员会则规定地产商建商场时必须拿出一部分面积低价出租给包括书店在内的某些特殊行业。

“如果政府不及时有所动作,实体书店每年都会大批量地死亡,今年可能由季风或者谁来充当,最后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严搏非说。

(五)新模式等待时间检验

面对同行的无奈退出,一些民营实体书店经营者也开始反思。

此前,国内实体书店的经营模式一直被指“太过单一”,仅仅以提供图书销售为目的,忽略了实体书店的其它功能,“比如引导功能和休闲功能,实体书店常常和网络书店比销售功能,这是用弱势和别人的强势比。应该注重差异化经营,很多实体书店,本身问题也很多,功能差异化、自身定位都没有做好。”李桂君说。

张帆认为:“除去外部因素,实体书店本身的‘造血能力非常重要。”

在北京,单向街书店的沙龙已经形成一个品牌,吸引大批的青年从四面八方赶向蓝色港湾。知名学者刘瑜的沙龙就被慕名前来的读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沙龙开在二楼咖啡厅,但“连一楼门外都站满了人”。沙龙本身是免费的,不过旺盛的人气儿还是使书店的流水比平常多了些。

目前的实体书店,尤其以北上广等地的书店为主,正逐渐探索不同的模式,追求准确定位、差异化经营与多元经营以期重生。

其中不乏狠砸重金的:比如时尚集团旗下的“时尚廊”,设在世贸天阶,被称为“最美书店”,书店是一条曲线型的长廊,里面陈列着白色的波浪形书架,颇有“曲径通幽”的感觉;广州的“方所”,不仅开设在高端商场太古汇的爱马仕旗舰店旁,占地面积亦达到1800平方米,店内有图书、艺廊、咖啡区、美学生活区和植物区。

这类书店不只卖书,卖创意设计,卖艺品,卖服饰,还有咖啡馆、餐厅以及画廊等等。然而这种模式仍有待时间检验。

热爱逛书店的林某对方所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环境有些嘈杂,太多东西,人多且乱又大声吵闹,反而不适合选书,不是爱书人可以静心逛的书店”。

即便只卖书,也没有那么简单。

万圣书园始终坚持以“书”为绝对核心。刘苏里表示,万圣书园的采购和选书有一套自己的完整的体系。万圣以体系书和学术书为特色,到最后呈现在店面里的书,都经过万圣采购团队的三次筛选。“我一直提出‘产品的概念,书店不只是简单的服务提供商,也是内容制造商。”万圣目前的书,品种在5万以上。搬到现在的店址后,万圣在店内开了一家“醒客咖啡”,以帮衬书店,并为各种讲座、沙龙等提供公共空间,但“图书销售依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六)很多读者不再在实体书店买书,却不愿看到其没落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林慕说:“我觉得书店的作用,不只是卖书,还提供给人们一种可以深度体验、放松的感觉。翻一翻,精神食粮也是扑鼻香啊。现代人,压力那么大,身处的社会也浮躁,很需要这种发泄。”她呼吁多在小区附近开一些小型的书店。

陈辰认为民营实体书店还是有办法生存的,比如减小店面,精准定位,多渠道获取投资,保证资金来源。也可以适当利用一下网络,他听说台湾的很多书店开辟了网购。

在咨询公司工作的李众说:“我觉得书店这种东西是要靠其他力量扶持的,比如政府拨经费,比如号召爱书人士捐款。如果让我捐我会捐,积少成多嘛。资金有了,价格和物流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自然可以解决。对我个人来说,我虽然没有足够的力量挽救实体书店,但依旧认为它很重要,很多时候阅读本身是一种体验。”

二、实体书店纷纷倒闭逛书店或成为历史

广州市北京路的联合书店是一家独资书店,不过开业一年就宣告倒闭。

上个月,有16年历史、由已故北京大学教授王炜携一批文学学者创办的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因租金上涨、网络书店冲击等原因停业,引发微博网友热议,甚至有传言说风入松书店这一老牌书店即将倒闭。虽然风人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书店不会倒闭,正在寻新址重新开业,但实体书店的命运却再一次引人深省。

从大名鼎鼎的北京第三极书局倒闭,到广州学而优书店难以为继,实体书店的凋敝已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危机。对此,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会同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专门文件扶持书店。但对于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而言,自救似乎是更加富有操作性的尝试。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州民营、国营书店的经营者,共同探讨实体书店的命运与未来。

(一)困境,一月收入不及饭店一天

网络书店的迅速兴起,让很多人认为这是导致实体书店危机的洪水猛兽。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实体书店经营者看来,物价飞涨才是首要危机。地处广州北京路黄金地段的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全资控股的中型书店联合书店在这方面有着切肤之痛,联合书店负责人麦颖仪表示,物价上涨太快,书店给出的工资,招募不到综合素质高的销售人员。“一直以来,联合书店都想经营成一家个性化的中型书店,现在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程度却变成了书店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在过去10年里,有将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而倒闭趋势还在加剧,就算是著名连锁书店,去年广州三联书店广购店和学而优的一家书店也已停业,而民营小书店更是倒闭无数,中山大学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感慨说:“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周边星罗棋布的都是小书店,现在没换过招牌的几乎没有了。”

对于实体书店的困境,风人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表示,因为书店房租价格已经达到每月5万元,超过承受能力。再加上网络书店的冲击,风入松在目前已经难以为继。对此,央视主持人杨锐深感惋惜:“5万元什么概念?昨天别人告诉我就是饭店现在一天的收入。北大真的应该挽救这个文化地标。它的非物质价值是京城所有餐厅加起来都不可比拟的。”

(二)争议,图书价格缺乏法律保护

图书市场的价格战由来已久,这也是实体书店最弱势的环节之一。“读者在书店里看中自己想买的书,然后在网上买,这个现象越来越常见。”麦颖仪说。

2010年1月图书市场曾迎来被称为“史上最牛规则”的图书限价令。该规则要求网上书店销售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价格不低于8.5折。然而规则刚一出炉便遭到舆论的质疑、读者的反对、网络书店的抵制。在实施了不足8个月2_4,“限价令”尴尬收场。这项意在规范图书市场价格竞争的规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使得实体书店在与网络书店的价格战中彻底落了下风,本来就盈利甚微的图书销售“雪上加霜”。

另外,新型阅读方式也将实体书店推到了岌岌可危的角落。据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何春华介绍,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799.4亿元,已经超过传统图书出版业产值。2010年数字出版更是风生水起,去年11月深圳读书月第一次引人手机阅读,目前深圳的手机阅读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0多万,全国更是有2.77亿活跃用户。这还不包括在电脑客户端上进行阅读的3亿读者。“网络时代已经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改变。”何春华说。如此一来,实体书店原本已经被网络书店分散的消费群又被新阅读分去了一部分。

面对这些情况,学而优总经理陈定方说:“在没有法律保护图书价格的地方,在没有基本商业道德和消费道德的地方,大部分实体书店都会陷入这种境地。当然,地面书店绝不会完全消失,但肯定与现在的书店是不同形态的。”

(三)转型,单一卖书变成多元经营

书店里最主要的盈利手段不是卖书,而是卖文具?听起来难以想象,但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广州购书中心负责人介绍,出租铺面维持经营是广购抵御不景气的方式,而北京三联书店干脆将二楼门店出租给咖啡吧。

对于书店的转型,有网友认为这是堕落的象征,让书店变得不再那么纯粹,但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游少波显然不这么看。“台湾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也大抵如此,向多元文化经营转型说明新华书店希望改变原本单一的图书销售,向读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读者到书店除了购书看书外,还能获得一些文化体验,这是网络书店所不能及的。这是进步而非堕落。”

但对于怀揣理想主义开书店的小书店老板来说,书店转型是不得已而为之,经营成本的上升使书店纯度不再,光靠图书零售无法支撑。中大附近二楼书店小古堂老板就表示:“书店要盈利靠卖书是不够的,得有其他方式相辅相承互相支撑。因为书店有出售字画,于是我便可以一边卖字画一边经营书店,万一书店亏空就可以从另一边补充。”

(四)有关实体书店的各方声音

南方日报:现在内地的实体书店普遍面临经营困难,不知香港的书店是否也是如此?

马家辉:当然是啦,不但香港,包括中国台湾乃至全球的实体书店普遍都面临经营困难。我之前常常去香港一家英文书店买书,现在我都直接下载,很少再去书店买书。据我所知,台湾最大的书店博客来,它的图书销售只占营业额的1/3。还有在台湾很有名的诚品书店,凡是去台湾的人都会去那家书店买书,但它的图书销售并不能为它带来利润,反而是依靠一楼、二楼的其他销售盈利。其实网上书店也面临困难,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Amazon,尽管它还未公布具体数据,不过可以想到,图书销售绝对不是它全部的盈利手段。Amazon的优势和特色实际在于,它除了图书之外还大量提供其他物品供消费者选择。

南方日报:竞争越来越激烈,实体书店应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马家辉:我认为,实体书店的生存越来越难。如今是后现代的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思考形态比从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来得复杂。相应地,消费群体的消费期待也更为复杂、多元,消费者要能在一家店里既买到书也买到其他东西。因此形式单一的实体书店很难有好的出路。不过相信在经过一轮自然淘汰之后,必然会筛选出一部分最为优秀或者有它特殊的不可替代性的实体书店,然而它们要继续生存。最终还是要依附于其他方面,而不仅仅是图书销售。

三、实体书店的出路与困境

7月31日,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德佩区的“村声书店”正式停业了,巴黎的书迷们又少了一个购买英文书籍的好去处。“村声书店”作为法国独立书店的代表,有着30年的经营历史,主营英美文学书籍,苏珊·桑塔格、雷蒙德·卡佛等一批优秀的作家曾经在这里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只能定格在记忆之中。

“村声书店”的停业,再一次给实体书店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近年来,实体书店面临着网络书店、电子书、阅读习惯改变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处境困难。2009年,根据英国书商协会的统计,平均每两周英国就有一家独立书店关门。2011年初,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公司博德斯集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随后关闭旗下的399家书店。

实体书店如何在困境中生存,如何在日益艰难的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呢?最强大的力量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支持。以法国为例,自1981年“朗法案”(为图书创立单一定价体系的法律)生效以来,历任文化部长都要为法语书籍定价,任何书商,包括亚马逊等网络书商都不能以5%以上的折扣促销,从2011年5月开始,这一法案又覆盖了电子书籍。

除了价格的限定之外,政府对于书店免征所得税,对想要开书店而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的经营者给予补助。这一切使得法国的法语书籍出版和法语书店运营能够继续维持,甚至在销量上有所增长。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这些国家或对书店免税,或予以补助,或设定书价折扣底限等。

然而,外在力量毕竟有限,在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中,实体书店想要继续生存,还得依靠自己的努力。

特色是书店的立身之本。在数字化时代,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方可取胜。伦敦“厨师书屋”就是这样一家特色书店。书店主人海蒂·雷斯勒女士热爱美食,书店里出售各种与美食有关的书籍,有普通的烹饪教学书,也有绝版的珍贵食谱。依靠“烹饪”这一主题,“厨师书屋”吸引着无数美食爱好者。

人文气息是书店的灵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厚重的人文气息是书店不变的传统。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人文气息在塞纳河左岸流淌了近一个世纪,爱书、爱读者、爱作者的精神一直得到继承和发扬。在这里,清贫的海明威曾经免费借过书;落魄的乔伊斯曾经借过钱,并在书店的支持下出版了《尤利西斯》;书店那张简朴的床铺留宿过多少痴情于文学的同道……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书迷慕名而来,抱书而归。

与时俱进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增强竞争力。拥有网站、网上购书已经不算稀奇,更好利用数字化技术才能如虎添翼。英国巴斯市的“B先生书店”网站设计精美实用,拥有完善的书目索引系统。书店不仅开始网上售书,还开通书店博客、设置论坛与读者交流,摸清读者的喜好而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书目。

合适的副业是书店吸引顾客的有效途径。书店想要盈利,可以在副业上动动脑筋。中国台湾的“诚品书店”就很有名,24小时不打烊,业务做得很红火,被誉为台湾的“文化地标”。台北信义区的诚品旗舰店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众多游客,店中开设的“诚品食尚”将书香与咖啡香融合,别有一番韵味,既方便顾客又额外创收。

书店是心灵净化的场所,是知识与智慧的聚集地。正如《书店的灯光》一书作者刘易斯·布兹比所言:“图书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使她们充实人间;一家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我们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实体书店只有将自救与他救结合起来,才能在生活节奏变快、商业化气息日浓的现代社会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新产品选题策划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交互设计在产品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PLC理论的新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党刊编辑素养的思考
新产品跨区域扩散的促销策略优化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