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模式

2013-04-29 19:13孔成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孔成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急需,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当前,科学技术、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都把培养优秀的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推进,高校积极地引导和开展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文艺术素养 培养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艺术素养是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是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些观点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对高校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模式做个初步的研究,主要观点呈现如下:

第一,转变师生观念,树立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融合的理念

许多高等院校把专业性和实用性作为学生培养的目标,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作为重中之重,轻视了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缺失,造成一方面企业对于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却是高校培养的学生就业质量比较低、流动性比较大。因此,转变师生观念,树立人文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融合的理念。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人文艺术素养。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人文艺术素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人文艺术素养的培育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艺术精神,并能以自身的修养、良好师德、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

第二,结合模块课程,构建人文艺术素养的课程体系

开发具有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是高校实施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前提。高校应结合模块课程,构建具有人文艺术思想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安排上可分为:公共基础选修模块、专业群选修模块、专业限选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和公共任选课模块。公共基础选修模块中的人文教育由具体专门机构和教务处主要负责,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课程。公共任选课模块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而设置的课程,由学院统筹安排,作为第二课堂。涉及时事分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领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修。宣传部、学生会、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第二课堂,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第三,结合专业教学,渗透人文艺术精神

高职院校应倡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承载起人文教育的责任。教师应挖掘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成长道路、治学精神、哲学思想,用他们的故事来教育学生。此外,院校还可聘请科研机构、企业中的专家,请他们介绍技术误用、滥用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为学生未来从事技术工作奠定正确的人文艺术思想基础。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灵活运用人文教学方法。如启发引导法,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还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延展学习,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角色扮演法,如在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时,由学生分组扮演网络公司售前技术人员,向企业负责人(学生)介绍清楚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有什么功能等等,巧妙地将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到了学习过程中。辩论式教学法,往往具体的工作任务都有多种解决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方进行辩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高职院校要融合我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合理设置与安排人文讲座,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指导”“中外音乐艺术赏析”“古典诗词赏析”“文明礼仪”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学社、书法协会、艺术团、摄影协会、象棋协会、环保协会等等,可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宽、加大人文艺术素养的教育途径和影响力,举办人文素质教育专栏橱窗、海报宣传、师生书画展、组织演讲、辩论、征文写作、诗词朗诵、教室与宿舍形象设计、知识竞赛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拓宽了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

总之,人文艺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避免浅薄浮躁,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恒心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范志华.人文素养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2]朱九思. 高等学校管理[H]. 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3]蒋志勇.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23).

[4]张军. 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J].公会论坛,2005(5).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