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

2013-04-29 19:13林海珍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素养

林海珍

【摘 要】本文列举了中职学校学生不容忽视的现状,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状,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职业素养渗透入英语教学上,这样不但能使教学更好地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助一臂之力,也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 职业素养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高校的逐年扩招,拓宽了大批初中毕业生读普高上大学的路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门槛”一降再降。据调查,中职学校约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成绩和表现总在班中拉后,使得他们经常有挫败感,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几乎没有。故这部分学生显得不够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有七八成左右的学生有讨厌文化课程的倾向。这反映在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抱着上英语课能及格就算了的心态,或者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令英语教学出现了不少困难。更有甚者,对学习缺乏热情、缺乏进取心,只想着在职校 “混”一张毕业文凭;同时,中职学生接触社会、与人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多。而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和道德观念,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认识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他们提不起学习兴趣,思想消沉。大部分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欠缺,如:缺乏与人合作交往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自信和礼仪意识等等。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看到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二、中职学校目前英语教学现状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有其定位的特殊性。一些学业水平没有达到初中毕业要求的学生也进入中职学校,这给学校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基础也不尽相同,但是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往往全校都统一使用同一种教材,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合作的精神,教师教得也很累,效果也是大打折扣,这样也就难以发挥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文化课的课程特点不像专业课那样往往更注重实践,动手操作,效果立竿见影,另外,因英语课的学习内容较初中增加,难度也有所提高,课堂上仍然存在讲语法做练习的填鸭式教学现象,学生逐渐不爱学也就不足为怪了。其次,学生当中, 有的是因为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所以对学习渐失去信心。反映到英语的学习方面,就出现了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学习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较弱、不敢开口,怕人笑话等不当学习习惯或自卑心理等特征。以上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中职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疲软的状况,也困扰着中职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英语教师要真正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学会转变观念和角色。现代的中职英语教学应有一定比例体现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课堂也应当成为我们英语教师的一个天然的职业教育舞台。这不但与中职学生的现实思想文化水平息息相关,而且也关乎职业教育的完善和人才培养的完整性,即德才兼备。 下面就这个问题,浅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三、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

(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据资料显示:百分之八十职场上的成功,与良好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有关,这也说明单枪匹马的方式已经不再为人们所推崇,人们更加看重良好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尤其到了用人单位之后,不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就等同于缺少一定的生存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起父辈已是普遍较好,加上家长的偏爱,使他们形成了比较自我的价值观,喜欢一切向“我”看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明显不足。

在英语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实际情况出发,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把班级学生共分成4个小组,将活泼开朗的同学与沉静少言的同学组合,将基础差些的与基础好些的学生组合,并协调男女生比例,这能让学生得到有效互补,学生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及互助合作学习中去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小组合作在短时间内便能显效。两人一组的 pair work可用在一问一答的句型操练;而四人一组的 group work可用在辩论、讨论等难度大些的交际活动。大组模式在开展单词竞赛,故事接龙等大型活动时较为实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积极的态势,既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这也相当于为学生走向合作、培养合作能力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

(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职学生进入社会的大舞台相对较早,姑且不说学历较低,而吃苦耐劳精神的缺乏的学生不在少数,加上就业时又片面追求高薪、轻松和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顺利就业。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就显得很重要。在《 Mr Smiths Busy Afternoon》一文讲述了史密斯先生在工作的情景。联系这一学时,笔者与学生分享了本校毕业班实习生所写的《我的顶岗实习体会》的文章,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他们将面对的工作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度量自己将来就业的优势和劣势,并鼓励学生联系已学到的有关职场、个性、才艺的词汇对下列问题展开探讨:(A)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when you graduate?(B)What would you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seeking a job?(C)Do you have any advantages when you hunting for the job?这些问题与学生自身实际紧密相连,最能让学生共鸣。因此,学生回答踊跃,气氛活跃,老师再适时引导,在课堂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例如: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和学生进一步探讨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体会到具备刻苦拼搏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尤为重要。

(三)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礼仪

众所周知,为数不少的中职学生由于从小未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义务教育阶段几乎是在老师们的批评和忽略中度过来的。长期以往,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分学生表面啥事都无所谓,但内心又很自卑;还有的学生常和别人发生口角,严重的还会发生打架行为。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说话不好听,表达语气不礼貌等情况引起。学生的这些态度和行为如得不到及时调整,势必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常用“brilliance” “fantastic .”“You do a good job.”等话语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教学过程中的一次表扬,如“Great”“Very Good”,虽然是平常的一句话,但是无形中就给予了被表扬者一份肯定、一份信心,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学生们自信坚定的性格和为人态度。如果学生上课时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那么他们对老师会更加信赖和尊敬,从而慢慢增强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礼貌用语,如“Please”“Thank you”“You are welcome”,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英语国家人士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没有“请”“谢谢”“对不起”这些基本礼仪,会被认为是个粗鲁不受欢迎的人。有些课文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国家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以便学生有所借鉴。如在“Good manners”这一课中,我介绍了在餐桌礼仪方面,西方人不会频频劝人家吃菜喝酒,点很多菜却吃不完等不礼貌的行为。再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一些英语国家文化生活礼仪。比如英国人讲诚信,守规矩。在无人售票的巴士上,他们会自觉买票。在等车人多的时候,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排队,购物、付款时也是自觉排队,绝不捷足先登。在公共场合很少有人会大声讲话喧哗。坐车时,他们静静地或是读书看报,不高谈阔论,影响他人。在下车的时候,乘客会向司机道谢。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能使用得体的语言和行为。

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更是他们培养意志力,拓展国际视野,感受良好人文精神熏陶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中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职英语教学只有与职业教育的实际结合在一起,才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由此可见, 培养既有优秀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社会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中职英语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