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云
[摘 要]自信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不断进步、激发潜能的力量源泉,是建立完美人格的基础。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是构成其自信的要素,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不难发现:自信的孩子能够初步评价自己的能力,面对新的任务不胆怯,主动参加;遇到困难不畏缩,尝试去解决。而过分自信或自卑的孩子则对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不能正确地评估,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自满、骄傲、粗心大意或遇事畏缩不前,遇难而退。
[关键词]培养; 幼儿自信心; 措施
人们总爱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自满,要戒骄戒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太阳、父母的心头肉,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包办代替,孩子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国内一些心理学家曾测量了140名4—12岁儿童的智力水平。发现智能好的儿童自信心都比较强。自信心总是与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坚强、开朗、乐观等健康心理相联系,而缺乏自信心或感到自卑则常是与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忧郁等消极心理相联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从游戏活动入手,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有百种语言,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如:在体育游戏“小小兵”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器材,使不同体力、身材的幼儿,都不同程度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取得成功。如在游戏“好玩的报纸”中教师启发鼓励幼儿去发现、创造报纸的各种玩法,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探索和尝试,孩子们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如:金鸡独立、跳方格、金箍棒、骑马、贴胸跑、投纸球、玩纸飞机、转风车等。
老师每天给予孩子一个成功的喜悦:一句夸奖的话、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朵小红花、竖起一个大拇指……一个个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的心灵绽放花朵,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如小班创作画《我的妈妈》,从成人角度看,他们的绘画内容既不合逻辑又荒诞可笑,但是孩子们从他们独特的、纯真的眼中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眼中的妈妈以及对妈妈的喜爱。老师循循善诱,运用奖赏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孩子的画纸上画了一颗小红星、一张笑脸、一朵大红花。老师把暖暖的情和甜甜的爱传播给每一个孩子,赋予他们自信和勇气。
二、从日常生活入手,多鼓励多赏识,增强自信心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尽量放大孩子的优点,多夸奖孩子做的好事和取得的进步。当幼儿不听话不守规则,犯小错时,成人会特别关注,大加指责和呵斥,这样,孩子的情绪低落,影响了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教师应该关注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多给孩子一些包容,发现放大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强化,赏识鼓励做到持之以恒。
其次老师还要做到适度赏识,让每个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关爱与信任。老师要特别关爱、鼓励、信任那些能力差和有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幼儿,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对能力弱而品德好的幼儿,教师要多给予表扬,淡化他们缺乏自信心的消极情绪。对能力强的幼儿的表扬要适度,过高、过多的表场会助长他们的自傲心和虚荣心,在夸奖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从幼儿需要入手,留给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
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小,笨拙,生怕孩子累着、伤着,自己包办一切。还有的家长认识很片面,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是能力强,吃饭穿衣长大就会了。其实,家长的过分溺爱、包办代替,在无意间束缚了孩子的双手,剥夺了孩子发挥潜能的权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滋长的是依赖、怕困难、不自信。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是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就是伤害了孩子。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家长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学习自己穿衣、洗手、刷牙、整理图书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锻炼了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四、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自信的形成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自信心事半功倍。家长要让孩子能干起来,就必须教会孩子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父母要当孩子贴心的“同盟军”,当他沮丧时,要多夸奖他,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为自己鼓劲加油。当他遇到困难时,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他帮助他。当孩子犯错误时,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安慰他包容他。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配合,孩子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培养。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