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必先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本文就相关方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理解。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乐写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批改后,认真做好总结,并对较好的例文进行范读。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他们的习作经过认真修改后,朗读给全班学生听或张贴出来,让大家学习。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采取鼓励的办法,选其中写得较好的一段或其中某一方面加以表扬,使其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寻找学生在作文方面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把握标准,不吝分数
学生作文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出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一篇作文能得60分。经常得到低分,就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逐渐出现回避或退缩的反应,进而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产生畏难消极的心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之所以低分,主要还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把握的标准存在误区:一是把学生的习作当成文学精品看待;二是用名家的范文、杰作为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三是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作文总体要求的最终目的作为训练过程中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从而使教师认为学生的作文很差、很粗的思维定势,甚至生怕改作,怕改学生的作文,形成“满山尽石头,无处下锄头”的观念。针对现状,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观点,正确把握初中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认识到初中学生的作文只是一种习作,只是一种练习性的作业,一种练写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按照初中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逐步提高、逐步达标来考虑评分标准。评分时要以鼓励为主,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了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一篇好作文,就要给予较高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凡以鼓励发展为出发点,就很起作用,学生的作文在教师的激励下就比较快上路。如2002年我教授一个班的语文课,开学初被评为作文合格的只有20人,占30 %。自从改为以鼓励为主评点给分后,学生的作文水平迅速提升,到后半学期,65个学生中作文分数在没有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上升到80分以上的有40人,占61%。
三、师生共同练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惟有教师的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据调查,学生最关心、最喜欢的是自己老师的文章。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去观察,和学生一起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良好的榜样跟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每次写作文我都和学生一起动笔,写好后再把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和学生一起写作的过程中自己更能体会到,写这样的文章哪些地方好处理,哪些地方难处理,有了切身的体会再去指导学生,就能看得准确,说得实在。如写《校园里的花》,我首先带学生去观察,然后指导,最后让学生写。我也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写,学生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写,写作情绪特别高。我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描写花的颜色和形状时,用准词语是一大难点,由花的颜色和形态产生合理联想也是一个难点。我便边写边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写完后,我把自己的“下水文”朗读给学生听,难处理的地方重复朗读,学生听得很认真,不少学生还做了笔记。学生在老师带动和激发下很快完成了这篇作文,而且不少文章写得很优美。
四、发现“闪光点”,鼓励向前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初中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较为稚嫩、粗糙的。鉴于这种情况,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在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一味地泼冷水,把学生的习作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难作文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作文教学,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恰当的词语,一个新鲜的材料……都要看成是“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展、升华。
我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观、质量观变了,批改作文时便由“满山净石头”转到“处处有闪光点”。评点时,这里是好的,那里是优的,讲评课也变成了“鼓励课”,学生总是想着,下次作文要比这次写得更好。由此产生了良性循环,整个班的作文水平便一步步地得到提高。
五、在作文教改中改“苦”为“乐”
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在引导学生练习作文过程中,把“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句中的“苦”字改为“乐”字,教师潜心创设作文的乐学环境。尤其近年来语文课配合学校开展“朝阳”读书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写读书心得,编写《手抄报》。这样一来,学生天天乐于练笔,沉浸在作文的欢乐中。因此,学生对作文由过去的“要我写”变成今天的“我要写”。以往学生双周写一篇习作,一学期写10篇作文,但他们还觉得“多”、“苦”,而现在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看了好文章就想写,碰上新鲜事就情不自禁动笔,每周还利用课余时间自编《手抄报》。这样,一个学期多的撰写了60多篇文章,少的也有20多篇,平均达到了32.6篇,其中还有32篇在省、市、县、校教育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兴趣是学生作文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作文教改最佳的途径。今后还需要更好地研究和实践“兴趣教学法”,凭借激发“兴趣”去发展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曾彩红(1975-),女,现任职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紫金中学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生写作兴趣。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