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郁华
一、两个真正可看可学的培训
案例1:以“动态”来呈现培训内容和形式
前不久,笔者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见识了这样的培训: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澳大利亚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上海学生合唱团艺术总监史蒂芬·李克(StephenLeek),为近百位长三角地区音乐教师亲授课程,为学员提供别具一格的指导,并带来了最新的国际合唱动态和信息。这位大师的指导培训,可用“手舞足蹈”来刻画,几乎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坐在下面的每个学员,几乎都能上台通过“随唱随学”获得“动感”,这样的“动态”,让学员既不会“懈怠”,更不会打瞌睡。一位教师说,曾经也上过多个培训班,但感觉这次非常实用。李克的教学非常具有亲和力,氛围轻松互动。通过他的示范教学,大家能非常直观、快速地掌握指导学生发声、指挥排练的技巧。收获最大的是,李克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地用示范、手势、表情,让孩子领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如何开展高效的作品排练技巧,回去可以直接实践。
这种改变以台上说、台下听为特征的教师培训,缘何有如此吸引力和实效?笔者认为是一个蕴涵内容的“动”字。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动”,就是说培训不是简单地上课,或者就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而是在形式上调动参与者的激情,把讲者与听者的隔阂打破了。其次,李克清楚地知道学员们欠缺什么,培训的内容很有针对性。此外,教师也都觉得李克带来了许多世界合唱领域最新的信息和技巧,如,“变化音色的哼鸣”,目前是世界合唱领域比较流行的一种音乐表现技巧,能使一个普通的音乐作品充满无限魅力,具有丰富色彩。这种内容的到位,使“动态”更有实质性的内涵。在这里,形式与内容是交融的,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这种“动态”来呈现。
案例2:以情境再现和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
场景:一位教师正在上课,他上得很投入,教室的门就在这位教师的身后。有名学生迟到了,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学生突然重重地将门推开,闯进教室。
问题:教师最原始的情绪反应会是什么?是惊吓。那么惊吓之后,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一小小的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呢?
对话:学员1:我会用愤怒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生气,采用的句式是:“某某同学,你怎么又迟到了?迟到了,还不敲门就直接闯进来?”培训师:这样说话可以看出教师往常习惯于用命令、斥责,甚至是威胁的语气跟学生沟通。说什么话好呢?学员2:我会用专业化的语言来表达情绪,在学生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坦陈自己的情绪:“某某同学,你一下子把门推开,老师刚才都吓了一跳。”培训师:老师这样说其实蕴涵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原理———示弱。也就是说,在师生关系当中,教师要学会适时“示弱”,在这样的一次冲突中,事实是学生伤害了教师,所以学生应该负责任,在此时,学生应该是一个强者,教师不能错位。
这是笔者2012年暑期参加的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中设置的场景。此次培训中就以如何专业地和学生“说话”“说什么话”为内容,以情境再现和对话交流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师生冲突的困惑。这是被绝大多数参训教师喜爱且证明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二、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培训
以上两个培训反映了我们的教师不是不想培训,而是需要真正有内涵意义、有价值追求、有精彩动感、可看可学的培训。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这样的培训:
1.有思想引领的培训。教育思想观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和学生观等构成了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中介。教育思想观念对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意味着有效的教师培训首先是一种有思想的培训。通过培训,就是要充分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并帮助教师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而这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思想与观念基础。
2.有适恰内容的培训。有效的教师培训一定是与适恰的培训内容相关的。它至少应有以下要点和含义:一是培训内容要反映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如,课堂教学变革的理念与实践、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等;二是培训内容要紧贴教学,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如,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科教学疑难问题研究、试卷编制与质量分析等;三是培训内容要以《教师专业标准》为重要依据,致力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3.可看可學的培训。有效的教师培训离不开高水平的培训师。当前不少教师培训就是简单地上课,培训师以讲授的方式为主,而不是通过他的示范教学让教师非常直观地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因此,提升培训质量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培训师,其目的是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有可资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对象。高水平的培训师除需要具备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培训技能,既能积极倾听、启发追问、给予建议,又能组织分享、给予点评、激发挑战,能够把培训学习引向深入。
4.有精彩动感的培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训远离教育现场,培训方式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培训师的讲授和灌输为主,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影响了培训的质效。因此,“走进教育现场”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元素,成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形式之一。同时,采取案例式、参与式、体验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以有内涵意义的“动态”呈现培训内容和方式,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的积极互动的关系,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5.有真正收获的培训。培训的实际效果是衡量培训质量最为核心的标准。培训的实际效果主要包括教师因参加培训而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感悟等,以及应用培训所学而带来的实践智慧提升、教学行为改进和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等。说到底,培训形式和内容等的改进最终还得落脚到培训的实际效能上。有效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让教师加深学科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切实感受到培训的有效和实用,有真正的收获感。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培训是他们永恒的“功课”。我们的教师不是不想培训,而是需要真正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促进自身发展的培训。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