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摘 要:本文主要从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技工院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稳定率低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稳定率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 毕业生 就业稳定率
技工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性比较强,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不得不提的是,在高就业率的背后,技工院校院校毕业生的首次(同一企业连续工作满一年以上。以下简称:首次)就业稳定率却一直比较低,导致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堪忧。
一、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期通过回访调查,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能保持在98%以上,但是首次就业稳定率却不足15%。现实中,技工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率高,但大部分毕业生首次就业后,在同一企业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都不够久,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频繁跳槽或者辞职,出现了所谓的“七月之痒”现象。频繁离岗转岗,使毕业生在实际就业稳定率上呈现偏低的现状,收入明显偏低。同时,很多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都产生了质疑,导致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比较低。此外,还有一些毕业生因为频繁跳槽或者辞职,出现几个月或几年的失业情况。一方面是企业技能人才和技工短缺,另一方面是技工院校毕业生为了生活“打零工”。针对这些现状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保证企业对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不仅是对技工院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对中等职业教育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
二、技工院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稳定率低的原因
1.毕业生缺乏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差
如今,很多技校生都是独生子女,出于对孩子的偏爱,很多学生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都无限度地进行包容,对子女过分的舒适生活的追求给予满足,甚至有不少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对学校的生活条件与住宿条件等要求很高,怕子女在学校受苦。生长在温室的“花朵”,往往缺乏责任心。学生到企业工作后,首先要从企业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做起,无论是在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上都会比学校差很多。很多毕业生受不了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工作中怕苦叫累,甚至一些学生刚上班就开始给学校打电话对企业进行投诉,不愿意继续工作,自动请辞,宁愿回家待业靠父母生活。
2.专业不对口,企业入职培训缺失
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专业技术相对单一,就业后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工作内容都能够与专业对口。首先,有些企业经常因为工作任务不够饱满等原因,不经员工同意就对员工岗位进行调换,导致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量很小,专业特长得不到发挥。其次,企业是订单式组织生产,经常加班加点,让许多新入职毕业生很不适应。再有,企业对新入职员工岗前教育培训时间短,毕业生上岗后因不熟悉企业规章制度,频繁违规被企业辞退也是就业稳定率低的原因之一。
3.不良企业恶意竞争
很多企业为了招聘到员工,采用恶意竞争,故意拔高待遇的方法进行招聘。新毕业生因缺乏社会经验以及对企业认识的偏差,加之自我评价过高和外部的诱惑,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七月之痒”现象,对企业的信心丧失,主动请辞调换企业和工作岗位,结果发现越换越不如以前,频繁地调换企业和岗位,结果是不知不觉成了打零工一族。此外,还有一些不良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频繁招聘新员工,并恶意延长员工的试用期或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期过后,以莫须有的理由辞退员工。
三、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有效途径
1.政策引导
(1)强化中职教育办学特色,各级政府应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出台鼓励技工院校开展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校企双主体教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的配套政策,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中等职业教育格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和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
(3)规范专业设置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编制专业教学标准。
(4)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制定和完善企业员工“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建设,积极推行“先培训后就业,先考核再上岗”的劳动用工和就业准入制度。
企业招录职工必须按国家规定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凡属于国家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和工种,必须从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当中录用,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从严给予处罚。
2.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步推进
(1)紧贴企业需求,开设专业课程。学校要主动适应企业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的特色研究、开设新专业。学校要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使课程有企业特色和需求;要学用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后的稳定率。
以专业为依托,校企通过共同建设集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教学企业。创新适应“校企双主体”理念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构建符合“校企双主体”模式要求的课程设置。
(2)加强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教育。职业道德是个人素质的基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学校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挖掘技工院校学生个人素质潜力,是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的重要途径。
在职场中,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职业道德的素养,对于促进从业者的自我完善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是正确认识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技工院校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应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能只抓技能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重抓技能教育,轻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将两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统筹兼顾,两手同时抓,用同样的力度抓。
二是注重在细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技工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此外,学校要创造一个文明、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再如,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技工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其次,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再次,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
四是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技工院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企业、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一般职业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五是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就业指导也是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重要部分。建立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帮助是很有必要的。就业指导老师要结合学生年龄小、文化基础差、在校时间短等特点,从入学起就要给予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学校主要给学生提供关于本专业的特点、现状、前景和职业方向指导;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与职业规划。二年级,学校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社团文化活动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与用人单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就业后,学校要及时调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解决他们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对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五四一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