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陶冶 涵养思政素养

2013-04-29 00:44韦妃妃
职业·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陶冶素养情感

韦妃妃

摘 要: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为一线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引领教学向教育的本位“回归”,但盘点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就会发现,由于旧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依旧,加上原课程教学行为模式的惯性,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要求,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大多难以实现。本文围绕这一现实问题,就情感陶冶缺乏的成因、情感陶冶的重要性、情感陶冶的可行性进行论述,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情感 陶冶 素养

一、情感陶冶的缺乏是当前思政课堂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现行高考“考试分数取人效应”的导向和影响,在现实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一线的执教者,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考纲系统知识的传授与解题、答题能力的开发,忽视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只是作为一种应考知识来接受,而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缺少情感体验,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以致出现受教育者“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知行不一”等现象。另一方面,致使思想政治学科在学生中不能产生应有的魅力,对所学内容产生了误解,甚至认为“政治课,就是背呀背、练呀练”,政治老师成为了“知识的二道贩子”。长此以往,不但会扼杀学生的灵性,麻痹学生的情感世界,更有可能影响学生内心世界的对现实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探究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自然有教材的内容问题,有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问题,有学生的心态问题,有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问题。如从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问题去寻找,教师教学激情的缺乏,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情感的陶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实存性原因。平心而论,教师教学激情的缺乏表现在老师身上,但不应全部归咎于老师,为此笔者怀着忐忑的心情,以一线教师“自我反省”的方式,与各位同仁商榷,以作交流。

二、情感陶冶的浓度是评价有效思政课不可或缺的人文性指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一般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教知识”,以落实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为目标;第二层境界是“教方法”,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第三层境界是“教心态”,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提升内在思政素养为目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除了需要相关的知识支撑以外,还依赖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养成,更需要思想政治情感的催化。因此,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简而言之,即晓之以理、授之以方、动之以情,相互间逐层递进,互为整体。

《新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启发性原则,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政治情感”的基本教学原则。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如果仅止于“教知识”和“教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心态”,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才是教师最重要的教育目标。那么如何达成“教心态”的教学目标?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情绪富有感染性,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师一走进课堂的情绪,往往给教学定了基调。教师的情绪,主导课堂的气氛,主导课堂的效果,主导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一个富有教学激情的教师,能用教学激情融化教学内容,让呈静态分布的书本知识“激活”,赋予书本知识有了生命的旋律,通过生动形象、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传情递意,用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调,叩击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情感共鸣,从而完成学生头脑中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对接”。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同理,如“观课则情盈于课”,不论外行听课、同行评课都无法否定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一堂值得学习借鉴的课。

三、多媒体介入教学是陶冶情感、涵养思政素养不可多得的操作性平台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内化并上升为自觉行动,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融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那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一定要把“知识信息的传输过程”与“师生情感沟通的过程”整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深植于师生双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共同体验”中。这种“共同体验”在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媒介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完全有赖于老师的“嘴皮功夫”,而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实现这种“共同体验”有了更多的可能。

例如,在复习历史唯物主义人生价值观内容时,笔者把对浙江杭州“最美司机”吴斌敬佩之情,对吴斌的英雄壮举感动化作教学激情,运用多媒体,把吴斌感人的英雄壮举和杭城万人泪送英雄的感人场面,制作成“一个人感动一座城,一座城痛别一个人”教学情境资料,情境资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吴斌在被铁块击中后的1分多钟里,强忍巨大的痛苦,以坚强的毅力,换挡、减速、停车、拉手刹、打双闪、开车门,让乘客安全下车的视屏资料;二是杭城万人泪送英雄的6个新闻镜头,包括的哥自发送行、居民夹道泪别、行人车辆送行、夫妻“重游”西湖、老交警的敬礼、群众远道赶来送行;三是省政府、交通部、总工会等部门追授吴斌的系列荣誉称号。根据以上动人的感性资料,引发学生情感起伏的“兴奋点”,结合人生价值观一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情理交融地完成了“人的价值与价值的真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一系列知识的复习和落实,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认识了时代的英雄、感受了社会内心深处对英雄的崇敬。

多媒体信息技术因其信息容量大、丰富、开放、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可以使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思想政治课堂表现形式多元化,可以将教学内容借助影像、声音、图形、图像、文字、文本、动画等多种信号,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多方位的信息刺激,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纵观多媒体介入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多媒体运用仍以知识的呈现、习题的解读为主流,而在引发、强化、提升学生向学、向上、向善的情感渗透与情理交融方面的运用与开发有待加强。

诚然,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在高考中难以做出客观性的检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养在教学中也难以经常性达成。但是,情感因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思政课的终极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只要我们抱定“虽难以至,心向往之”的态度,本着对“创设和营造‘情理交融、物我同化教学境界”的理想追求,坚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综合运用好传统媒介和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教师动情、引情,学生入情、抒情,课堂就会因情而精彩,学生学习效果也会因情而提高,学生素养则会因情而丰满。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陶冶素养情感
Biodegradable and flexible ι-carrageenan based RRAM with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