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热电联产企业经营困境原因探析

2013-04-29 16:50赵霞
中国经贸 2013年6期

赵霞

摘要:火力热电联产企业近年来经营亏损严重,亏损究竟是什么原因?热电联产企业有何改善经营困难的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企业亏损;资金难以保证;设备欠帐;改善经营现状

某热电联产企业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承担城市居民集中采暖供热,是该地区发电供热的主力企业。

受上网电价偏低,燃料成本持续上涨的影响,2008年以来企业连年巨额亏损,经营形势严重恶化。2011年电价上调带来的收益被煤价的上涨和财务费用的增加消化一空。

一、企业经营状况

2008~2011年该企业累计亏损14.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47%。

二、企业经营指标分析

1.电量情况

2008~2011年企业机组利用小时不断下降。电量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近年新投机组多,且容量大;二是由于近年来企业亏损严重,经营困难,资金投入有限,设备带病运行,造成机组带负荷能力下降;三是受煤质下降的影响,制粉系统经常超出力运行,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电量减少,收入减少,直接造成利润的降低。

2.煤价和电价涨幅情况

从2005年~2011年,该企业入炉标煤价格累计上涨124%,而平均上网电价涨幅40%,煤价涨幅超过电价涨幅84%。

3.单位燃煤成本占上网电价比重情况

由于煤价居高不下,单位燃煤成本越来越逼近电价水平,导致燃煤成本在上网电价中所占的比重由 2005年的50%增至2011年的80%。公司通过降本增效、设备节能改造等降低能耗、配煤掺烧、绩效管理等办法一定程度地降低了燃煤成本,但是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煤电价格倒挂造成的经营亏损。

三、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1.地区环境和市场机制双重影响,企业在电煤博弈中不堪重负

(1)定价机制不合理。煤炭资源整合之前,地方小煤窑全面生产且普遍存在超采现象,市场流通量充裕,对当地电力企业用煤保障起到了主要支撑作用,也是上网电价的定价基础,大多数电力企业上网电价按标准煤每吨300元左右核定的。煤炭资源整合之后,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关停,产量收紧,大矿煤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在能源需求持续高涨的形势下,发电成本大幅上涨电价过低造成了发电企业普遍亏损。

(2)地域差异性。从周边省份上网电价横向对比来看,该省平均上网电价偏低5分~7分钱不等,处在这样的经营环境,显然不利于企业进行市场电煤竞购。

(3)市场地位弱势和政策难以“给力”。大矿自2010年6月份涨价遭遇国家调控后,在合同煤兑现上远不如前,热值低和灰份大现象更加突出,或通过掺售和配售低质煤等手段,迫使企业接受隐性涨价。

2.资金难以保证,随时面临断链的可能

由于连续三年的亏损,资产负债率畸高,银行信用等级逐年下降。近期国家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司贷款难度非常大,融资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从2008年开始亏损额巨大,经营现金入不敷出,每月都需要融资填补现金亏空。

3.设备欠账与煤质恶化叠加,安全生产压力前所未有

由于多年经营困难,企业已无力在技术改造、设备检修上投入足够的资金,设备安全隐患明显增多,再加上煤种变化煤质恶化的影响,安全生产形势尤其是在迎峰度夏的高峰时段显得异常复杂和严峻。

4.供热没有边际利润,导致亏损更加严重。

目前集中供热的全成本已达到45元/吉焦(不含税,下同),燃料成本32元/吉焦,而热价仅17.7元/吉焦,热价连燃料成本都不够,供得越多,亏损越大,2010年供热亏损达1亿多元。

5.脱硫电价未含盖供热成本部分,热电联产企业脱硫电价成本不对等

热电联产企业由于供热抽汽影响机组发电负荷,减少了脱硫电价收益。脱硫电价仅弥补发电脱硫成本,供热脱硫成本未考虑在内。

四、关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建议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热电联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顶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稳发多供,保证冬季居民供热,但由于燃料价格过分上涨,煤电联动没有有效实行,热电厂燃料供应环境持续恶化,经营情况十分严峻。

热电联产企业如何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经营,提出以下建议:

1.应保持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煤电联动不停步,使之与当前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同时调价要兼顾地域市场造成的电价历史欠账问题,尽快缩小与周边省份的电价差距,避免出现先前的“普调普涨”“越涨越亏”的尴尬境地。

2.加强电煤合同执行力度。电煤合同执行十分困难,火电企业不仅要承受电煤管理费的高额支出,还得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去协调电煤合同执行问题,使得本难承受的煤价更是雪上加霜。

3.给予“特困”热电联产企业适当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

4.对热电联产企业,在供热期保证一定的平价煤,适当调整出厂热价,将供热补贴足额的落实到热源厂。

5.建议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脱硫电价,或将供热量折算为电量,补偿因供热损失的电量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