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3-04-29 00:44
体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考体育课体育教师

【编者按】:今年推出的“国培对话”专题,汇集了各地国培学员与专家的问答,将精彩对话再次呈现出来供大家学习和思考。本期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中国教科院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博士作答。我们热烈欢迎各位参加和没有参加过国培的一线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我们在这个栏目中继续深入国培的学习。

答疑专家:毛振明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培专家

问:我的一个班上有90到100个学生,应该怎么上体育课,能不能分批上?一部分同学自由活动,一部分同学跟着老师按教材上,或把男女生分开,分别上新授教材和复习教材。

答:我要回答的第一句话是“当然可以分开上”,第二句话是“可能只能分开上”,第三句是“分开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你问我“上90~100人班级的体育课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我的回答更干脆:“没有什么好方法”。

现在这类问题很多,我感到很伤心也很痛心,在中小学一个班90~100个学生一起上体育课,无论怎么说都是不正常的,都是严重违反科学的,是和夸美纽斯当初建立“班级授课制”的初衷相违背的。90~100人的班级不是国家规定的班级人数,更谈不上是科学的班级人数,我想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吧。因此,“超大班级”这个现象违反教学规律、违反世界惯例、违反历史传统、违反国家规定、违反课程标准,违反教学条件,违反安全原则、也违反体育教师的能力,当现代教育已经发展到今天水平之时,居然还存在如此荒诞之现象,而且还不少,我真是感到有些悲哀。

形成“超大班级”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应该是在国家发展很不平衡条件下的应试教育现象催化,这可能是当代中国很特殊的也可以说是暂时的情况。我想提问老师的学校一定是个好学校,是个重点校或示范校,可能有些条件差的学校老师会问相反的问题,如“我就剩10个学生了,还不是一个年级的,我该怎么上体育课呀”。但是提问教师的学校还不是最好的学校和上课班级人数最多的学校,我听说人数更多的班级是180个人同时上课,这种非正常或者说极不正常情况下的问题,我们真的没有好的办法,只有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想,在这种教学条件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只要让学生能“较好地动起来”,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可以集体活动的运动技能”就算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换句话说,任何课程标准、任何文件要求、任何教学评估都不可能、也不应该对这样的超大班级的课提出过高的要求,因为它是不规范教学、不科学的教学、只能随着各种条件的改善以后才能做到科学和规范。因此,这样的超大班级的课,在学生们不出现安全问题,还能够做到微汗、气喘就足可以了,不可能期待正常情况下的教学效果。

至于具体的方法,我想老师该让学生分批上就分批上,该让一部分自由活动就让他们自由地活动和锻炼,但学生们开始自由活动前,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们留点“作业”(练习的内容、技术的思考和安全的防范等),认真组织一下学生的自主活动集体,比如分好组,设个组长、副组长,进行完自由活动后还要有个小“验收”,问问同学们的情况、看看他们的脸色、进行个简单的表扬批评,觉得学生练习量还不够时,再加个集体的15次俯卧撑,或者做10次立卧撑等?如果这样做的话,哪怕是自由的活动,同学们也是可以得到一些锻炼的,运动技术的效果也还是有的。

至于分男女生、分批上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教学内容和自由活动时要考虑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男女生的特点,我想超大班可能分拨上是个较好的办法,但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老师在课前想的事情更多,在课上跑得更多更快,在课上喊得更多、嗓门更要大,责任心要更强,前提是要更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最后,我借这个对话的平台,感谢老师们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还这样思考和担忧着教学的效果与质量问题,这是责任心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是为国分忧的精神,在此向所有认真地、动脑筋地上着“超大班级”体育课的老师们致敬。

问:如何在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里让学生学有所成?

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动了脑筋以后提出来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后面隐约存在着几个潜台词,即“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里应让学生学什么”“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里能让学生学多少”“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里怎么能让学生学得更多”“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上成什么样才算学到了应该学的东西”等等,这是个好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咱们先看看其他学科的情况就容易理解了。先看看一堂语文课是如何让学生学有所成的:比如语文老师讲《少年闰土》,第一,教师一定要先让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虽然形式可以多样;第二,老师一定要讲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思想;第三教师一定会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表现风格;第四可能会让同学们说说感想;第五一定要讲讲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新字;第六也就是最后还必须布置课后的作业,这节40分钟的语文课,学生们必定是学有所成的,因为这节课教师和学生都做了很多具体的而且还是有用、有效的事情:

(1)朗读了新的课文;

(2)了解了课文作者和课文的写作背景;

(3)学习了新的语法和语言表现手法;

(4)学习了生词和生字;

(5)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还可能发了言。

那么,只要做了这些事,学习的效果就会自在其中:

①因为读了课文就知道了这篇文章;

②因为听了教师对作者的讲解就知道了一个有名的作家;

③因为听了写作的背景就对某个时空的历史有了新的了解;

④因为学了语法就知道了写文章的新用法;

⑤因为学了生词、生字以后认识的字词就更多;

⑥因为在课上发了言,所以既动了脑子又练了胆子。

你看,这堂45分钟的语文课的“学有所成”还用担心吗?我们还没说可能因为老师的板书好同学们偷偷对有些字进行了模仿;可能因为教师的讲解有逻辑,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讲解说话的表达窍门;可能因为老师行为举止大方有魅力,同学们以后也会慢慢变得很文雅;可能因为老师每天的穿戴很是美观协调,慢慢地学生穿衣服也越来越好看、越来越整洁;可能因为老师很温和体谅人,学生也慢慢地学会了那种让生人见喜的脸色和体贴温暖的语言风格等等。一堂45分钟的课可以承载的东西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学的东西也是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潜移默化受影响的东西就更是难以尽数了。

再看看我们身边可以经常见到的一些体育课吧:体育教师在课上没做什么,也没想做什么:上课伊始没有集合整队,没有课堂常规;基本部分没有对新技战术的讲解示范和接受性学习,后面没有完整或分解法的练习;练习之后没有教学比赛;教学完了以后没有身体素质练习;后面也没有放松的程序;课结束前没有对学习和练习的总结,最后也没有场地的清洁和器材的整理(因为没有必要)。在这种课里,学生怎么可能学有所成呢?那些“放羊课”的“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45分钟是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的。只是什么没学到可能还算好的,再碰见一个品行不好的体育教师可就更麻烦了:因为体育教师的上课态度不认真,同学们会确认体育课真是没有必要好好学的课程;因为体育教师的语言很生硬粗暴,同学们确认体育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因为体育教师行为随便和轻浮,同学们以后也会在这个体育课里慢慢地变得随意和轻佻起来;体育教师每天的穿戴很邋遢而且脏兮兮的,慢慢地学生穿衣服也更越来越邋遢和不整洁;因为体育教师嘴里总是骂骂咧咧的,学生也慢慢地学会了许多骂人的脏话,并且心里更加认定“浪荡公子学体育”这句话一点都没错……如果在体育有了这样的“学有所成”,我们想想:这个“成”会有多么可怕呀!

如果要使45分钟的体育课能让学生学有所成,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记住,在体育课里以下的工作必不可少的:

(1)教师必须在课前备学理、备教材、备教法、备场地、备学生、备环境、备教态,因为只有这些准备,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到东西,受到教育;

(2)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课堂常规要求,让学生的体育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和文雅,让学生把安全的要领一遍一遍地固化在头脑中;

(3)教师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技战术讲解,要让学生把主要技战术的要领和方法理解并能举一反三;

(4)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示范,让学生对动作概念有清晰地表象,更快更准确地学好动作;

(5)教师必须组织必要的练习,练习内容要有效,练习时间要有保障,不能蜻蜓点水,也不宜枯燥无味;

(6)教师根据需要要组织教学性的比赛,因为体育的生命就是竞争,技能学会学好的标志也是要能比赛,因此每堂课都要尽可能安排一些竞赛时间;

(7)教师要在练习和比赛的间歇,对有关项目的历史、人物、规则和文化进行点睛式的小讲述,以增强体育课的文化传承的功效;

(8)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如果出现不良的思想行为时,必须要先制止再进行教育,不能予以容忍和放纵;

(9)教师必须在课的结束前对本堂课进行简要的、有针对性的总结,既总结技战术学习情况,也总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总结不落俗套使学生心服口服;

(10)教师在课结束后,要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器材整齐地整理好或搬回器材室放整齐,然后清洁场地,放东西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如果每节体育课都能做到上述的十个工作,我们看看学生通过这45分钟的体育课,学生可以学到什么:

(1)通过日复一日的课堂常规的要求与实施,学生可以在将来一生中的体育活动之前都做一个安全的检查、一个安全的自我提示,形成习惯;

(2)学生通过各个动作要领的学习和归纳,他们逐步形成了运动学习的能力,将来他们学习新运动时可能不需要教练也能自学;

(3)通过经常看示范的学习,将来学生们会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动作并找出缺陷,也会发现同伴的动作错误并能向同伴说清楚;

(4)通过足够时间的练习,同学们掌握了2~3项比较擅长的运动,掌握了多项“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运动项目;

(5)通过每节课的竞赛,同学们真正体验到了运动的魅力,学会了公正竞争的态度,提高了各个项目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实战性;

(6)同学们通过教师每节课精心安排的小知识点的学习,逐渐积累,他们对体育的历史、人物、文化等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对体育有了深入的了解;

(7)由于教师每时每刻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同学们在体育活动中都能做到注意安全并不打扰别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举止文雅;

(8)由于日复一日的要求,同学们在任何公共场合,都能爱惜公物,注意整洁,用完器具和设施都能将其整洁地放回原处。

问:体育的中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应该如何与日常的体育教学及其评价结合起来?

答:现在看来,在绝大多数学校,体育的中考只是和初三年级的突击性体育备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与初一、初二的体育锻炼有一定联系,但与初一至初三的体育教学,与体育教学评价几乎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体育中考促进了初中阶段乃至小学阶段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提高了初中乃至小学的校长们、班主任们、家长们和学生们对体育的重视;中小学生们积极地参加体育课,学好体育老师所教的技术战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通过这些成效学生们得到了中考体育成绩中的“平时成绩”那一部分,然后在最后的中考统一考试中把自己在课内课外的锻炼成果都展示出来,获得“现场成绩”的那一部分。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每天的学习就与中考有了内在的练习,中考可以促进每天的体育教学、每天的体育教学也可以促进中考了。但是,很遗憾,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中考也变成了体育的应试,中考考立定跳远,教师就带着学生们天天立定跳远,岂不知,那跳投可以促进立定跳远,三级跳可以促进立定跳远,排球也可以促进立定跳远;中考考长跑,教师就带着学生们天天长跑,岂不知,那打篮球可以提高耐力促进长跑、踢足球也可以提高耐力促进长跑,打网球可以提高耐力促进长跑,定向运动更可以提高耐力促进长跑。中考就是在应试的思想和体育教师的懒惰中变成了体育教学的干扰,偷换了体育教学评价的思想和内容,让体育教学更加枯燥无味,让学生更加厌恶体育,让校长和班主任更觉得体育真没什么科学和技术含量,让家长们真觉得体育很讨厌挺可恨的,这是一个体育评价的恶性循环怪圈,与当初设立中考的初衷背道相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众所周知,所谓“体育达标”以前是《劳卫制》,那是我父辈年轻时候的达标,后来变成《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那是我们年轻时候的达标,现在成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是现在年轻学生们的达标。可以看出,“体育达标”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它被我们的父辈热烈地赞扬着,被我们这一代或赞扬着或诟病着,也被我们的年轻学生们当做负担并极度厌烦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简单地说是因为父辈们比我们更能吃苦耐劳些、生活中的娱乐更少些、生活对身体的需要更多些、身体的观念更健全些、应试的学习压力稍小些、学校和社会的要求更严格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理想更多些、理想与祖国的强大联系得更紧密些。因此,那个时代的“达标”更是个自觉的行为,更像个有趣味的挑战和竞赛,那时的达标不太需要与体育课的教学怎么联系,因为体育课是学习运动技术和战术的,而达标主要是课外的锻炼实践。记得我们当年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也没有和体育课的成绩挂钩,达标是达标,体育是体育,达标是锻炼,体育是学习,达标是素质,体育是项目。但后来,学生越来越不爱锻炼了,对体魄强健的理想逐渐消失了,应试教育也越来也严重了,电子类游戏越来越多了,学生之间锻炼竞争的氛围越来越淡了,很多的学生远离了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了。于是,领导们都想起当年的“体育达标”,希望当年那样的锻炼热潮能够再现。但时代已不是当年火红的年代,学生也已不是当年“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领导们当年的回忆似乎离现状相距甚远。于是,学生体质越差,国家就越发重视“体育达标”,国家越重视“体育达标”,体育教师就越把达标的事情往课堂里塞,于是“达标课”出现了,“达标应试”出现了,严重的地方,体育课的内容几乎都要变成立定跳远和长跑的天下了。这样的达标应该说是与当初的《劳卫制》、后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今天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初衷和设计是背道而驰的。

那么,体育的中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应该如何与日常的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教学的评价该相互联系呢?我认为,我们应该牢记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一定不能把达标与体育教学混同起来。达标就是达标,教学就是教学;达标是促进锻炼,教学是学习技术;达标的主要对象是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学是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课内主要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学进行锻炼,而“课活”时间、课外活动、早操课间操则主要进行锻炼,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复习,但两者不能混同,课程教学和课外锻炼的目的内容也不能混同的,否则后患无穷。

第二,从大体育课程观的方面讲,身体素质的发展与运动技能提高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从体育课的总目标来讲,体育教学一定要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增强做贡献。从这一点上来讲,教学和“达标”两个目标有一定的重合,但一定是各有偏重的,而且教学中运动素质发展一定要与专项技术密切结合。

第三,在微观的体育课堂中,在教学之余还要进行“课课练”,以发展学生的身体,其中的内容可以和某些“达标”的目标相一致,但内容要多样。例如在体育课的“课课练”中发展下肢力量,这与达标“立定跳远”的目的相一致,但内容不能天天是练立定跳远,这样学生是会反感的。下肢力量的练习和跳的练习应该是多样的,如各种专项技术中的跳跃、各种形式的跳起摸高、各种方向的跳跃,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各种跳跃的角力和游戏等等。如此,将教学与锻炼相结合,专项技术素质强了,达标的成绩也合格了。

我们应该如此地将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达标的目标在各自的时空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体育教学中的练习与达标的练习在各自的时空内多种多样地结合起来,将体育教学的评价与达标的评价人才培养的大目标下结合起来,将体育教学的成绩和达标的成绩在学生的体育总评价中按照合适的比例(比例因不同的学段、年级的不同,因学生身体问题而出现的阶段性体育发展重点不同等而不同)很好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中考体育课体育教师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体育课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