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里的真实人生

2013-04-29 13:55:41梁剑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学生

梁剑云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平等互动的快捷方式而备受大学生的青睐,给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遨游网上,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往往可以看到学生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课余网吧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的影子。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和朋友们联络;他们可以化身于任何身份与任何人平等对话;他们可以在网络游戏中尽显身手,在游戏的同时宣泄心中的压抑,体味成功的快感……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

网络冲击着中职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互联网上的黑客、垃圾信息、色情网站等,许许多多的引诱将矛头指向当代的青年人。网上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对于自制力不高,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学生而言,其影响尤为显著,会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网上虚拟化的交流,弱化了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助长了其对虚拟成就感的追求等,网络世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也由此模糊了人们道德行为规范的是与非的明确界限。网络是天使,它给青少年铺设了通向知识海洋的广阔大道,同时也舒展了人们的压抑心理和紧张情怀,迎来了“神童”辈出的信息时代。网络也是魔鬼,因为它充满暴力、色情、赌博、欺诈等不良信息,从而无声无息地吞噬了青少年求知的心志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同时也浪费了意志薄弱的少年宝贵的青春时光。

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中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非常迫切和重要。那么,在网络时代,教师将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使他们远离那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学校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把网络真正变为学生发展的有利工具。良好的网络道德将指引着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以最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抵御网络上的种种诱惑,使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险,就像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会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或不发展我们的汽车工业。加强网络环境安全管理,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笔者认为平时上课的时候,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学生知道,上网不是为了玩游戏,虽然有很多的游戏是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还有大部分的游戏是暴力的、血腥的,不适合学生。网络应当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单纯为了游戏的。我们利用网络可以做很多事情,利用网络我们可以与外界沟通等;同时,应该让他们明白要在网络环境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趋利避害”地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不能只是告诉学生“不要这样和只能那样”,更重要和更有效的方法是──布置学习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任务,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采取网络查寻、图书阅览、讨论交流、互动协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计算机是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工具,网络是人类智慧展示的便捷平台,我们在电子作品的创制中采取鼓励评价的方式,给学生快乐成长的体验和自我实现的情怀。这样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学生,能体验到“学有所做和做有所为”时,也就不会再误入营业性“网吧”了。

其次,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德高才能为师。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当笔者有一次批评个别学生“上网只有聊天一件事做吗?”时,学生问到:“老师,你平时上网做什么?”此时笔者并未将之作为学生的顶撞,而是态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问:“每天必做的工作是收发邮件、查看校园网信息平台上有无新消息发布和了解天气情况,另外常做的是到感兴趣的站点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更是离不开网络,它是我最好的信息库。”既让学生对自己单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惭愧,又真切体会到网络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回答显然比粗暴地批评效果好得多。

第三,利用网络了解学生,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用网。对于网络时代的中职生来说,网络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和朋友,网上有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源,有令人目不暇接的动漫节目,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各种游戏。学生掌握了网络技术,无疑是为自己添上了一对翅膀,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翱翔。然而,中职生自控力还不够,过度沉迷网络,在游戏中乐不知返,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失去了学习兴趣,生活中也变得懈怠起来。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带给学生负面影响呢?

例如,学生沉迷于网上聊天后,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笔者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下滑,甚至可以说是听不懂“人话”,而在网上,面对不见面的“她”或者“他”却能夸夸其谈。

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通过正面教育让学生明白,习惯于网络交流方式,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性格。另外,网络交流方式是通过昵称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别人确认你存在的依据就是你的昵称。如果换一个昵称,在网络中你就是另一个全新的存在,一切从头开始。正因为如此,网络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实个性在某个方面的投影,很难完整地认识一个人。上网聊天时一定要注意进行自我保护,“防人之心不可无”,同时自身也应该注意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害人之心不可有”。

各种媒体上关于网络骗局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能夠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面对网络环境这爱恨交织的世界,思量网上娱乐成瘾的困惑与忧患,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应当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只有当学校各部门统一认识,做到上下一心,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便会慢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否则,用常规的教育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情况,我们只能是束手无策。

第四,培养健全的网络人格。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之所以上网成瘾,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上瘾,不能自控、自拔,究其原因,大多属于性格因素。中职学生大多是人们眼中的学困生,是中考的失败者,由于自身性格、素质能力或各种外在因素而无法实现这些需要,在遭受多次失敗后,往往逃避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以获得心灵的慰藉,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心灵孤寂,心理闭锁,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和师长心存隔阂,甚至有敌视心理。这就需要教育者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丰富自己的校园网资源,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增加教育信息资源,推荐好的网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网站,并且可以将网络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建立各学科网站、在网上发布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同时电子邮件、留言板、论坛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延伸了教学空间。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在线留言板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匿名发言,诉说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在校园网平台上,教师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德育网页、心理健康网页,让校园网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网这个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的网络知识竞赛、网上科技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充分激发上进心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转移开来。

第五,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上网。家长们应该意识到: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所以,我们的家长不妨放下对网络的成见,权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工具来看待,和学生一起来上网。毕竟成人的社会经验多,辨识抵制能力比学生强,如果家长们对学生上网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适当引导的态度,相信会比盲目的抵制更对学生有利。同时,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家长们来说,信息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在与孩子一起上网的过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适当加以引导,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笔者认识的一位高中生家长就是在自己儿子的引导下走入网络世界的,读高一的儿子成为他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老师”。他对笔者说,网络并没有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神秘和混乱,还是有很多用处的。而他儿子也为拥有这样一位“能和他一起去网吧”的老爸而自豪。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多么希望能多一些这种能让孩子自豪的家长啊!

网络时代为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也为学校德育开拓了新手段、新途径,困难和机遇并举。网络德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对于其中的每个问题我们都应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建立新的德育观和网络德育体系,让学生自觉地观察到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这项工作当中,尽可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才可能切实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才能自信地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