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2013-04-29 12:47毛艺
课外语文·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文教师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法,它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提高言语能力。而现今,朗读教学在中职教育的语文课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及评价,使学生学会“美读”,让他们从读中明理,获得审美熏陶。

【关键词】语文; 朗读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目前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我国自先秦到近代教育都非常重视朗读,曾国藩在《家训·字谕纪泽》中记载道:“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气概,非密咏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其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下笔时必有句读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1]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可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言语能力。

二、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关于朗读存在的问题

2.1朗读时间欠缺或空白

当前在很多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只闻师声,未听生响的老问题。特别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由于文化课程时间较少,有的教师受困于教学计划,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欲将课本中知识点全部传授完毕,从而忽略了朗读这一重要环节。但在教学中发现很多中职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教师一味只重在讲授形式,当遇到需要让学生思考的情况下,却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即便是再优美的课文,学生也因为无法体会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而深感乏味。

再加上如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德国行为引导教学法,部分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多思考,设计和组织了大量的课堂活动。对于朗读环节,通常仅作为开课的情感引入及课末控制时间环节,形式老套单一。

2.2朗读指导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课堂朗读形式较多采用分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和分小组读等,朗读教学缺少设计,盲目随意,忽视了读前指导及读后评价。部分教师在学生干巴巴地读过一遍后未做任何的点评和讲解,有些了解朗读重要性的教师,指导时也只是笼统地告诉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具体情况也只是用“有感情”与“没感情”抽象和空洞的詞语进行点评。因此,学生认为读书就是应付老师的一种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课堂朗读教学

3.1合理安排朗读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读,就必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摒弃不合理的教学环节和不必要的讲解,将节约出来的时间交给学生。课堂上教学立足以读为主,读、思、议、练结合。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不断参与诵读,在朗读中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实现“真学”。教师侧重讲解重点、难点、疑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读去领会。

3.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朗读是一种语言和文字的练习,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更是体现优秀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教师范读的影响力比录音朗读更为直接,可模仿效果十分显著,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学魅力。教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恰到好处的表情,都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3.3加强朗读指导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强调要读得正确。朗读文章段落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发音标准,找准停顿处,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以上是“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在达到流利、有感情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重音、轻音、儿化、节奏、语速、语调等。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一些典型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示范和反复指导学生练习。采用“读一读”、“比一比”和“听一听”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体会轻重缓急及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朗读的技巧。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文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感情和语调。

3.4学会“美读”

“美读”的概念是叶圣陶先生为了批抨语文教学中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朗读、不重视朗读教学的情况而提出来的。他提倡的“美读”对朗读者有较高要求,它不仅需要朗读者随着朗读作品而深入地感受理解作品,还需要朗读者在此基础之上思考并引发自己的真挚感情,运用好各种朗读技巧,把作品原有的思想感情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还要求朗读者通过“美读”来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需要朗读者能深刻体会、理解文字作品。第一,朗读者要注意作品所使用的题材,确定描绘的人、事、景物等事物形象。第二,朗读者要注意感知真事所感染,移情入境,投入作品的特定语境中。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审美评价。而审美意识的增强常常伴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

3.5有效和及时评价

在学生朗读完毕后进行评价时,除了以教师点评为主外,还可以试着让学生互评,通过听和讨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相互学习提高朗读能力。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的评价,都应注重评价的内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朗读也是如此。不同的朗读者结合自己的情感,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再创作。教师避免以自己的朗读形成标准,应在立足文字感情基调,以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目的进行客观地评价,语言具体实在,起到激励作用,促进每个学生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表扬也要有尺度,对不足之处视而不见,课堂朗读也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总之,通过课文的朗读,读出诗歌韵律的节奏、丰富的内涵;读出小说鲜明人物喜怒哀乐、矛盾冲突;读出散文的优美的意境;读出戏剧角色的个性;加强课堂朗读,读出文章的神韵,用文章深处的美去感染学生,让美的课文成为学生的记忆,终身难以忘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从读中明理,获得审美熏陶。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毛艺(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单位: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农村初中英语朗读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