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力 周南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课题。本文从理论、方式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宣传教育 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和领悟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中国梦”宣传教育,就是要在以往方式方法基础上,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为核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相融合。
一、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及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梦”为大学生所认知
“中国梦”从理论层面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必然是以理论教育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就是要按照“中国梦”的内涵要求调整教育目标和体系,对原有教育思路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梦”为大学生所认知。
一是要时刻谨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之中。二是要把“中国梦”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大学生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要把“中国梦”所要求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内容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及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并以时代精神指引大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最后,要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履行责任、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将“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方式方法上确保 “中国梦”为大学生所认同
“中国梦”作为一种时代性理想信念,需要以舆论、宣传等引导方式,使之深入人心。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紧贴学生实际需求开展工作,以得到学生认同。
(一)注重教学相长,使“中国梦”概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灌输式教学,灌输是必要的,正如列宁所言:“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但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看,仅靠灌输是不够的,要通过互动方式增强理论说服力和吸引力,最大限度扩大以“中国梦”为核心的认知共识,把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理念内化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实践的行为目标。
(二)注重实践体验,强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一是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扎实开展。二是要重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本良好的社会实践教材。他们从家庭中接受传统,在学习中感受发展,在交往中理解社会。”在大学生自身感受和判断的基础上给予引导,将“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明确目标。
(三)切实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对“中国梦”形成主观能动认知。理想信念是一种价值观体现,要让大学生认同“中国梦”,就必须重视那些学生最关心、最重视、最能影响其切身利益的问题。就业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是当前高校中对学生切身利益最具影响力的问题。要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之中。在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梦”的内涵,强化他们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三、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保障措施上确保“中国梦”为大学生所接受
“中国梦”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梦”宣传教育过程中,需要多方面要素的配合与支撑。这些要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然面对和积极利用的外部客观存在。
(一)要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理论研究与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必须针对时代特点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大学生思想成长规律。当前最紧迫的课题有两个:一是研究“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使其更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相融合;二是研究“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使其从理论形态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指导实践。
(二)要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资源和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为“中国梦”宣传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要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来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不断创新人文素质教育载体、行为文化载体、校园人文环境载体和网络文化载体,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目标均要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47.
[2]王占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9(05).
[3]邵明英.改革开放 30 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