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绘画表达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2013-04-29 09:44刘海平
甘肃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感

刘海平

〔关键词〕 美术教学;绘画表达能力;情感

体验;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6—0091—01

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术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视。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但笔者在教學实践中却发现,很多小学生在画儿童画时,画面通常是由蓝天、白云、房子、大树及太阳与几只小鸟构成的。这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即便是在命题画创作中,这种现象也依然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绘画表达能力欠佳。那么,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呢?

一、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情感表达艺术。小学生的情感活动异常活跃,其中有一些情感令成人琢磨不透。如果美术教师一味地追求绘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临摹,这会影响学生的天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导致学生以成人的眼光看待绘画,进而形成固化的表达模式。绘画并非是单纯地展现技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其表达自身的思想与情感。如何让学生把自身的情感通过绘画语言充分地表达出来,使他们的绘画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并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转变学生对绘画的认识。要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积累视觉与触觉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表达能力。

二、 为学生绘画表达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美术学习需要和表达内容存在差异。通常来说,3岁—4岁儿童处于“涂鸦阶段”,4岁—9岁儿童处于“图示阶段”或“符号阶段”,9岁以后的儿童则步入“写实倾向阶段”。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儿童过早地步入了 “写实倾向阶段”。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绘画技能相对突出,但进入中学后却难以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所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地引导学生,为其绘画表达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他们可能只会用呆板的“太阳、蓝天”等构成画面。为此,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引导应以打破千篇一律的表达模式为主,要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与表现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表达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和内在情感,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如,在《回家的路上》一课教学中,首先,我让每一位学生画一幅从学校到家庭所在地的路线图,要求他们画出沿途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和优美的景物。而学生的第一反应告诉我,他们可能会将路线图画成“迷宫”。于是,我马上进行引导:“大家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绘画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你们可以自由发挥,但要力争表现一些真实的形象。”然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拓宽他们的绘画思路,我提示学生:可以以学校为中心,画从学校到家庭所在地的路线图,也可表现从其他地点回家的所见。如,哪一次回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从哪里走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最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做,既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了空间,又使其绘画表达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儿童画的好坏,往往不是看其画面构成如何,而是看其是否表达了作者内在的思想与情感,是否与观众产生共鸣。我想这也是儿童画的真谛所在。

??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