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华,男,1965年8月出生,中学化学高级教师,现任湖北保康一中校长,系省优秀教师、襄阳市名教师、襄阳隆中名师、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县十佳教师。获得过市优质课一等奖,近五年,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现代教育报》《中国考试》《化学教学与实验》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过省级子课题三项。曾获全国“科研先进个人”、“省课题先进个人”、“省奥赛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
中学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搞好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乃至对学校整体精神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古老而模糊的概念。《周易》有这样的文字:“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人文”一词的最早起源。“人文”是是指人类活动的轨迹,是天下人都必须遵从的社会规律和礼仪规范。“人文”的作用是“化成天下”,也就是以“文”教“化”。但真正将“文”与“化”两个字合为一个词使用,则始于战国时期的“文化”一词的单独出现。于是长期以来,学者们都努力着去准确界定“文化”这个概念,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表述。尽管如此,但对于文化还是有一个大概的定义,即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区别于自然界的一切产物,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同样,对于中学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即中学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集合里存在方式的总和。它应该包括中学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活动文化。
所谓中学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指存在于中学校园中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富有育人作用的物理环境。而这种物理环境一般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环境文化。二、设施文化。
所谓中学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涉及价值取向、教育理念、人文气息、文化思潮等学校的精神风貌。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文化。二、制度文化。三、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
所谓中学校园的活动文化,是指在校园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文化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到和谐的统一。比如班会活动、读书活动、校运会、军训、书法绘画展览、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升旗仪式、校园之星评比、爱国影视观赏等各种活动。这样一来,中学校园文化就不是一个抽象不可捉摸的概念,而是一个内涵丰满的实体。只有首先理解了中学校园文化是什么,才能谈怎样去建设中学校园文化。
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引导中学生的价值取向
当代社会还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思潮交织涌动。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浮躁风气在蔓延,急功近利,崇尚金钱,及时行乐的观念也侵蚀着中学校园。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不少中学生困惑了。于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促进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应试教育文化的影响。
2、愉悦心灵,陶冶情操
中学校园文化既有有形的物质文化,也有无形的精神文化,还有精彩的活动文化。当你置身于整洁幽雅的校园里,走在柳荫小道边,穿行于亭台楼阁间,坐在油嫩的草地上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种舒畅,一种温馨,你的心境是愉悦平和的,你的精神是充实饱满的,你就会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享受着校园的宁静,享受着学习的乐趣。此外,中学校园多样生动活泼的精神文化又能陶冶情操。所以,积极投身于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沉浸于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中,怎能不使中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优化、情操得到陶冶呢?这种和谐的中学校园文化氛围就会对学校这个独特的群体产生无限的魅力。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能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
3、规范行为
和谐优良的中学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有着约束规范的功能,这种约束规范功能主要是通过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表现出来的。比如通过宣传并督促中学生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以规范其行为,提升其思想品德素质。但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约束规范是通过合理化、人性化的制度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达到一种自我约束而不断完善的自然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充满人性关怀的过程。
4、激励信心,凝聚力量
中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在于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可以营造出一种人人受尊重的和谐氛围。这种和谐氛围必能激励师生的信心,使其思想、情感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在实现学校共同目标的同时,也实现着自我的价值。那种师生共同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又能够强化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使之紧密团结, 形成合力,最终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实力的增强,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精神风貌。
三.怎样建设中学校园文化
1、坚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建设优良的中学校园文化关系到全体师生们,所以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仅仅靠学校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人群,而更应充分调动全体师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在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应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们的意见,以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因此,要建设好中学校园文化,首先要让师生们理解中学校园文化的内涵。所以,要从宣传普及中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入手,在全校范围,让师生们了解中学校园文化的内涵,理解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把学习了解中学校园文化知识的过程当作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个环节。
2、处理好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
在中学校园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人为地割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内在的统一关系。然而,在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物质文化的硬件投入而忽视精神文化营造的倾向;也存在着坐而论道似的谈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而没有实际的资金投入,没有足够重视最基本的物质文化建设。以致出现了这样的怪象:要么投入大量资金大搞形象工程,生硬地完善了基础设施,但人文气息,学校底蕴匮乏。这样的建设只是一个没有生机缺乏情趣的空壳。要么只空洞地谈建设,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仅理解为精神文化建设,最终也是流于形式,翻翻花样地临时装饰一番,物质性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这样的建设终究是空中楼阁。因此,建设好中学校园文化就要突破这两个不良的倾向,在建设好中学校园物质文化中也要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首先,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指学校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如自然环境、建筑物以及各种设施,这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营建丰富的图书阅览室、雄伟的教学楼、宽广的运动场、齐全的电教、实验室等,从而为师生们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此外,还要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开设板报栏、宣传栏、读报栏等。并加强校园美化工程,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比如硬化道路和草坪,建设艺术雕塑和厅阁,在教学楼、实验楼的走廊张挂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这样一来,一景一物都含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学生置身于这样文明、高雅的环境里,自然就会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奋发成才。
其次,注重营造贴近师生,贴近生活,和谐昂扬的中学校园精神文化。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而精神文化的灵魂就是“学校精神”。离开了这个灵魂,校园文化就是空壳。因此,学校应该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构筑起自己独有的“魂”。可以成立校史研究小组。因为校史是一所学校兴建、发展壮大的历史,是学校各方面成就的浓缩,所以学校应该组织一个熟悉学校发展的校史研究小组,对学校的校史重新研究重新定位。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发扬优良校风、学风和优势特色,提升教学、科研和整体的办学水平。并从校史中提炼出真实、生动、感人的人物和事例来育人。这样一来,学生了解了校史中的大师、优秀人物以及感人的故事,从而自觉主动地“亲近——敬仰——仿效”,从而让中学生们在润物无声中得到教育与熏陶。
3、加强校园活动文化的建设
中学校园的活动文化是指在校园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文化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得到和谐的统一。如果中学校园里没有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由此可能诱发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其中学校中的各种社团活动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中学校园活动文化应在形式上有直观性,内容上有多样性,方法上有灵活性,目标上有具体性。这些活动要贴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很好地与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从而成为学校进行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读书周活动,集中一段课外阅读时间,选读一些科学家、英雄模范等人物传记的书籍。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人生价值方面的演讲比赛。也可以是班会活动、校运会、军训、书法绘画展览、文艺演出、升旗仪式、校园之星评比、爱国影视观赏等各种活动。还可以请专家学者、劳模来校演讲。事实证明,积极开展这些活动,加强中学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