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并运用儿童的语言来讲述儿童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儿童时期的特殊体验和感受,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叙事性、神奇性、幻想性等是其主要特征。因为童话契合了儿童的天性和智力发展特征,在小学课本中占据大部分篇幅,童话教学也起到了培养兴趣、发展个性、启发智慧的作用。但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处于敏感叛逆的青少年时期,渴望摆脱童年的稚气,大都对童话故事嗤之以鼻;部分教师也由于童话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小和内容过于简单而忽略了童话类课文教学。于是,童话教学成为初中教学中一道绚丽多姿而无人过问的尴尬风景。其实,初中处于儿童和成年的重要衔接期,恰当的童话教学会使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质的飞跃。
一.童话教学唤起审美体验
童话故事往往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优雅奇幻的艺术魅力。安童生、王尔德、曹文轩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大师的作品本身就是一曲动人的诗歌,蕴含着亲情、友谊、哲理、人道关怀等人间至上的情感内蕴。引导中学生阅读这些童话经典,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深沉而美好的人间真情,感受生命价值和道德情操的恒定力量。王尔德的《快乐的王子》仿佛浑然天成的钻石,以童话的形式探讨着友谊、责任、希望、坚强等各种人生命题,在小王子的世界中,懵懂迷茫的初中生能够看到最纯美的感情和最尊贵的价值追求;安童生的《灰姑娘》则悲悯而又乐观地写出了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的最广博的情怀,写出了曾经有过自卑而试图摆脱自卑并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历程……这些优美的故事饱含着对人生和社会最纯洁最美好的期盼和向往,表达着主人公的快乐和忧伤,诉说着对希望、同情、友谊、真诚等美好品质的执着追求。这些凄婉唯美的童话故事指引着中学生去认识世界,挖掘美好的人情人性,唤醒他们对世界和社会人生的纯粹审美体验。
此外,童话的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多运用拟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形成奇幻多姿、充满想象的神奇世界。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优美文字,学会运用已掌握的阅读鉴赏方法来分析欣赏童话语言,并将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作文欣赏课上同学互相交流补充,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在这种交流讨论中,同学们不仅丰富了词句积累,掌握了丰富的故事素材,还不自觉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感受力。这种审美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将之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技巧。反之也能激励同学们多去阅读童话。
二.童话教学能够认识自我、宣泄情感
初中生面对着社会的纷繁复杂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多样矛盾,他们开始独立思考,渴望解开人生和自己心灵身体成长的种种谜团和困惑。但叛逆的初中生又排斥师长的劝诫、不迷信权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乃至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利用轻松幽默的童话故事能够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缓解和解决他们的人生困惑矛盾。如通过学习童话《巨人的花园》,同学们应该明白只有敞开自己内心的花园,学会和别人分享资源,学会和别人交往,才能融入鲜花芬芳的花园世界。《巨人的花园》教会了同学们什么是温暖、友谊,如何和别人交朋友,如何分享,如何善待他人。对于自闭孤独的中学生来说,相信《巨人的花园》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人际交往金牌课本。
此外,当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灰暗单调的中学生活压抑着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情感丰富却被压抑着,行动欲强却被限制着,他们的迷茫、恐惧、忧伤和愤怒长期得不到宣泄,非常不利于性格发展和身体健康。而童话具有幻想、游戏、快乐、神秘等特点,对于初中生的情感释放有非常好的作用。《皇帝的新装》可以让他们尽情嘲笑皇帝大臣的愚蠢;《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处境勾起他们深深的同情,可以让他们在挥洒眼泪时也释放自己的悲伤和压抑;《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可以让他们在失败气馁时学会如何坚持和顽强拼搏。童话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学会情感和行动的调和、完成理想和现实的平衡,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童话在他们单调的中学生活中提供了满足愿望、实现自我的机会。
童话就像五彩绚烂的金刚石,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照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优美哀婉的童话也伴随着中学生的成长学习,唤起他们内心的审美体验,教会他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认知自我。童话让中学生的生活更加美好灿烂,让中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王丹婷,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