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

2013-04-29 00:44:03
E药经理人 2013年6期
关键词:基药挫折一致性

康恩贝的活法

2013年第5期封面故事《青年康恩贝》

肠炎宁、珍视明、前列康等产品的电视广告是各大卫视的常客,因而对康恩贝这一企业早有耳闻,只是一直对其缺乏直观的认识。初看此文,康恩贝在战略布局上与其他企业并无两样:资本并购、发展大健康产业、营销变革。但细看来,康恩贝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

胡季强早就意识到医药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合纵连横的并购时代,但其对于并购标的选择并不盲目。如2亿元收购的亏损企业内蒙古伊泰药业,其看中的是独家麝香通心滴丸;控股江西天施康获得肠炎宁、珍视明;控股云南雄业制药获得益肾健骨片、肠舒片、三七药酒等5个独家品种。这些独家产品无疑都是优质资源,相较于从最基础的研发做起,通过并购获得产品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资金投入上都很划算。

近些年来因王老吉、云南白药牙膏等健康消费产品的成功使得几乎所有以中药为基础的企业都将大健康领域视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目前为止,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斩获的企业并不多。康恩贝的独到之处在于,它选择了电商渠道,其“康恩贝官方旗舰店”已经成为天猫商城品牌保健品销售第一店。显然康恩贝比别人领先一步,但其未来能否在大健康领域有所建树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2012年,康恩贝因“增收不增利”而开始营销变革。文中提到时机逐渐成熟,其成熟的原因是“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使得管理半径已经大大扩张,一个团队可以管理更多人和更多产品”。此前,康恩贝的生产、营销体系太多且分散,无法营销规模效应。

不过,由于目前康恩贝还没有建立高端医疗市场推广队伍,并且基药变数太多,OTC领域又整体遭遇寒冬,其能否驾驭新医改下的“高端医疗平台、基药平台、OTC平台”还有待检验。

康恩贝一直想在大众化路线中走出自己的特色,然而,有些时候,与众不同的做法往往与摸着石头过河同义。其虽然开创了国内非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先河,创造了A股市场首个获批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的案例,但迄今为止,康恩贝并没有销售额过5亿元、10亿元的单品。看来,“打造更多的大品种来提升公司的利润”这一从公司上市就纳入发展规划的目标,仍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才可达成。

——兰州 高山

@和君医药吕库:康恩贝营销变革:改变依靠广告拉动零售终端的模式,目标市场转向以基层医疗终端为主的医院终端,构建三大营销平台。一是康恩贝医药,以基药销售为主:二是浙江英诺珐,以品牌OTC营销为主;三是江西天施康,以植物药营销为主。评论:大基药市场开始形成,营销为器,大药企要开展营销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

@小空空是路人宅:植物药可能是基药也可能在基层以上销售,还可能是OTC品种。而前两个平台又是按渠道分的,这样分平台能最大利用营销团队的力量吗?

@泰山传说ing:三个人承包了三个事业部,独立经营。名字仅是个符号,只是突出了运作方向而已。最近罗浮山也有类似分组。

@行者六爷:营销系统如果不能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说是优化可能更贴切。

挫折与伟大

2012年第5期打通产业链《先声大反思》

近期,先声拟私有化的消息引发了各方关注。《先声大反思》一文,从业绩、人才、研发、并购、产品策略等多个方面,极为“深刻”地剖析了近期以来先声药业的问题,也让人读后比较郁闷。

但我仍坚持认为,先声药业还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在成为优秀甚至卓越的道路上,它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各种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

所有去过先声的人,都会对其总部一楼的企业文化墙印象深刻:在这面墙上,先声以大篇幅展示的正是其创业以来所经历的多次重大挫折:创业团队解散、产品总经销权被彻底拿掉、职业经理人团队集体离职等等。每一次挫折都让企业濒临绝境,而每一次绝境又是一次重生的开始,历经劫难后,先声都能迎来一次大发展的机会。

“把挫折挂在墙上,不是为了炫耀现在我们的成就,而是真实提醒我们,在通往卓越的路途上,我们可能还会迎来更大的更危险的挫折,但是我们心中从不失追求卓越的伟大理想。”可以想见,在先声创始人任晋生的内心,挫折更多的是迫使他们面对困境时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变革,最终找到适合企业稳健发展的路。勇敢面对挫折,已经成为这家年轻公司企业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基因。

其次,追求创新已经深入先声的骨髓。从公司成立以来,先声就高举创新大旗,且不惜从并不宽裕的资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这个比例一直维持在6%以上,至今仍为国内企业中少有的)用于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十几年来,这种坚持从未中断,这也让先声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品牌的标杆型企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创新药物项目达到20个,一年5个国家一类新药获得当时SFDA临床批件,并与国际最优秀的制药企业建立多个深度全方位的合作项目。这些无疑也是坚持创新之路的先声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坚强基石。

挫折未必都能成就伟大的公司,但审视所有伟大公司的成长之路,挫折如影随形。看成败,人生豪迈。评价先声的未来,3、5年后或许更合适。

——合肥 萧峰

@医块板砖:有人认为私有化要约是资本运作,我说这是简单幼稚。作为国内民族企业家的佼佼者,核心的问题永远是权力。私有化的提出,应是先声传统文化与现任董事会的博弈,背后是谁掌舵谁扛旗的你死我活之争。联想到近期先声CEO的变化和副总裁的辞职,业内应嗅到其中弥漫的硝烟。

@老丁201112:“美股投资市场严苛的信息披露和监管给这些中概股,尤其是本欲快速扩张的医药企业带来了麻烦,在国内好使的一些手段在海外就必须打折扣。”

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毋需置疑

2012年第4期打通产业链《一致性评价茫然》

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一致性评价”)在各种争议中开始了,贵刊通过《一致性评价茫然》这篇文章描述出了目前和今后医药企业在进行中的一致性评价会遇到的问题,和当前看来仍悬而未决的现实问题。

推行一致性评价这一政策本身无需置疑,它的提出和执行将大大提升中国百姓的用药安全,提升整个中国医药产业的质量。这是中国医药产业对其质量历史的一次根本性修正。一个并非很恰当的比喻是,我们在大学毕业后翻出小学所写的作文,会发现其中漏洞百出,要是现在重新书写,肯定会在各个方面有所提升。药品的质量也是一样,当中国医药产业已经发展到向国际接轨时,一些在产业发展的幼年时期出现的缺陷必须去纠正,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根基。

——北京 封锋

@科学戒烟:仿制药和专利药的差别可比你想像的要大得多。首先,专利药厂商在专利过期或者遭到质疑时,并不会将其制造方法拱手让出。专利只列出了药品成分,并没有详细解释制造药品的过程。事实上,制造仿制药通常需要逆向工程,得出的结果绝非专利药的复制品,仅仅只是其近似值。

猜你喜欢
基药挫折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挫折使我更坚强
怎么看待基药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0
基药制度路在何方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0
应赋予基药制度新内涵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0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