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3-04-29 10:36:31毛英杰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农业机械化现状

毛英杰

摘 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剖析了劳动力因素、土地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现状 发展思路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二、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发展势头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

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 以下将深入剖析这几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1.劳动力因素

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土地面积以至于可耕地面积的有限性,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 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甚至会造成耕地的弃耕,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土地因素

我国农产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虽然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并且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使得地块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很多地方保持,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表现为: 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规模狭小也有碍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4]。

四、中国农机化发展思路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部署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理念。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术.2007.2.25-28.

[2] 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

[3] 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

[4] 刘晓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 8.116-118.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农业机械化现状
农机农艺融合助推农机化发展应用
新时代下田间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与趋势探究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探究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试论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8:17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