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但是随着中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渐渐成为一种趋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这就给一直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可见,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中职语文教学贴近生活,提高实用性。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描述的场景,创设出生动鲜明的影像或者图片,辅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契合的背景音乐,模拟课文描绘的情景,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让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因此,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目的。
一.运用导学法,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材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索,使之成为“乐之者”。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应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实施导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目标上来,让学生尽快进入课程创设的情境和兴奋的思维状态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时,我用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枉凝眉》将学生引入凄切婉转的氛围中,随即以“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这句歌词中描写的人物是谁作为问题导入新课。再如,在教授《雨霖铃》这首诗时,我设计这样导语:送别是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歌咏不绝的主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深情,有“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切牵挂,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失落惆怅,还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超脱豪放。其中最为缠绵悱恻、脍炙人口的当属“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人间别恨。时光会变,岁月难留,婉转的韵律随诗文流传,刻骨的真情却会永恒于人间。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雨霖铃》,共同体会那份叫人一生牵挂不尽的恋情。同学们就在诗一般的美好感觉中迈进课堂教学的节奏中。
二.设置表演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心理学上认为:“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知识需要被了解或者掌握时,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型人格。
在课程中设置表演内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且明显增强参与意识。《雷雨》《祝福》《项链》等许多课文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分角色合作进行课本剧演绎。这样,周朴园的狡诈伪善、祥林嫂的悲惨境遇、马蒂尔德的爱慕虚荣等一幕幕精彩的剧目都被搬上“三尺舞台”,让“天地大舞台”中的各种悲欢离合、忠义伪善的故事和形象尽现于“课堂小天地”,在轻松、愉悦、活泼的气氛中诸多问题迎刃而解,不但让学生们学习了语文,也培养了能力。
三.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提问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中设疑解难的时机,积极引导学生谈论看法、抒发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求新颖独到的见解。教《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议题:林冲、杨志和鲁达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决定他们最终落草为寇?另如,教完《科学是美丽的》一课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拓展想象空间的议题: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可不可以举出具体的实例支持你的观点?这样,通过老师巧妙设计问题,学生兴趣盎然的讨论、辨析、明确,不但深入的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发学生真实体验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可用文字、图画、声音等为媒介向学生传递信息,不但能扩大教学容量,延伸课文视野,还能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如《伯格曼法则在北极》这篇科技说明文虽然语言生动准确,但伯格曼法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验证,仅靠文字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借助电教媒体将课文中北极熊、北极狐狸、北极狼、兔子、旅鼠、北极燕鸥、麝牛等动物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那么这种直观感性的认识自然会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了。配合文字的介绍,再给学生看多媒体演示的动态画面,学生一边看着图像,一边感叹作者用自己亲身考查、深入研究的结果所做的生动形象的论述。
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语言沟通能力也成为左右其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例如,在教学《茶馆》时,以人物语言与性格的关系作为赏析戏剧人物、引导学生掌握沟通技能的契合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来欣赏戏剧,体味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为学生进行高效语言沟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如针对服务类专业的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情景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即兴讲话、与人沟通及应变能力。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与“就业”紧密联系,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另外,为切实落实口语交际目标,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举办一些活动,有目标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举办国学知识竞赛、诗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竞赛活动。
六.积累素材,注重写作能力培养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中,除讲述必要的写作技巧外,我总会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情境。像在艺术节或者体育节开幕前夕,我会提前布置好作文内容,让学生细心搜集写作材料;假期时间我会带学生到附近的工业园区参观,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在母亲节前夕,要求学生做件让妈妈感动的事,然后写一篇有关感恩的文章……我常以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敞开心扉,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面临着走向社会舞台的现实,应用文是他们交流信息、处理事务、联系工作、洽谈业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也是与人们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章体裁。加强应用文的教学是贴近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训练教学,从看汽车广告到销售说明书、从写通知到广播稿、从写求职信到工作总结等,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本能”,学生吸取知识的领域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天地。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人、事和情境进行符合实际、恰如其分的表达,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的得法,更要充满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赵凤华,教师,现居辽宁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