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骄
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思想,又是教育模式。其所需的对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所能承担的。
在距离北京师范大学咫尺的茶楼里,傅国亮谦虚地挥挥手说:“我不是研究‘小先生的专业人士,我们现在关注‘时代小先生这个活动、这个理念,不仅仅是基于历史,更要立足当下。”
和教育打了30年交道,傅国亮的名片上写着教育部第八届国家督学,曾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退休以后又担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更喜欢称自己是个“搞教育的”。
环球慈善:“小先生制”当年提出“即知即传”,主要是在识字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现在教育制度越来越完善、教育也越来越普及,“时代小先生”的价值在哪里?
傅国亮:事实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所有的实践都是生活跟教育的一部分;而“小先生制”应该说是在“识字运动”中体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而它现在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措施”这个层面,被“挖掘”成了一种-“理念”,这是让“小先生制”在当前具有影响力的原因。
环球慈善:您曾说“时代小先生”活动发挥了帮助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教育功能,您认为学校教育能不能起到同样或者类似的作用呢?
傅国亮:从理念上来看,“时代小先生”活动符合教育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再单指数理化“学科”,而是拓展到课外、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新的“课程”资源,而且是应当更加重视开发的“课程”!它是原有学校教育忽视的,实际上影响了学生“社会化”进程。
环球慈善:素质教育所需的对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满足的?
傅国亮:准确地说,是单一的学校教育所不能完全承担的。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思想,又是教育模式。学校的正规教育中,更多的是“言传”,给孩子们体验的机会偏少。而这些能力和精神都是需要一种环境和角色的,比如汶川地震的时候十八九岁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从年龄上看也还是孩子,但让50多岁的人感觉到他们可以依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责任的角色”。类似的,“时代小先生”活动里的孩子到宋庆龄故居当讲解员,他就要学会处理各种问题,就要承担责任,给他们提供这样的角色去成长。这种真情实境是学校教育不能完全赋予孩子的,也是“时代小先生”活动不可替代的地方。
环球慈善:“时代小先生”不仅有它“教育即生活”的本色,也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傅国亮:“小先生”这个词本身包括两个部分:“小”和“先生”。前者指小孩儿,后者则是成年人,这个词本身就表达了孩子逐渐成长为大人的意思,让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时代小先生”活动正是这样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正规教育”的教育方式。它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种有益而有效的尝试与探索,其实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是殊途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