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自“渔”提升信息素养

2013-04-29 07:58周建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软件教材信息技术

周建峰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总目标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终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是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提升得益于应用能力的提高,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终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呢?教师仅将自己认为好的方法直接“转运”给学生是不行的,惟有引导学生摸索发现、整合运用、生成总结,从“予生以鱼”过渡到“授生以渔”直至“导生自渔”,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掘异同,锁定关联软件

细心的信息技术教师不难发现,虽然软件种类非常多,功能各异,但是在界面、操作上不乏相似之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软件的异同,带领学生观察对比,让他们明白软件之间的关联,从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学完Word的相关课程后,我设计了活动课——《谁有一双“火眼金睛”?——寻找记事本、写字板和Word的异同》,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寻找这三款软件之间的异同点,学生从启动方式、界面、菜单、功能等方面着手,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归纳总结出三款软件都是文字处理工具,界面由简到繁,功能由弱到强,操作由易到难,写字板是“加强版”的记事本,Word又是“加强版”的写字板。

我的心得:通过类似的活动,学生在对比中会意识到软件之间的关联,逐渐将操作方法进行横向迁移,由学会一款软件扩展到掌握多款软件,今后在使用大型软件时,也能化繁为简,快速入门。

觅机提升,增加新软件应用

教材中所用软件比较陈旧,例如,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采用的软件主要是Windows XP和Office 2003,而现在Windows 8和Office 2013都已经推出了,两者的间隔时间超过10年。毫无疑问,我们的教材是相当滞后的,因此在二次处理教材时,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小巧有趣的软件,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更多的新软件。例如,在教学“画图”后,我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照片,在照片上添加文字、边框等。一段时间后,学生不满足于画图的单一功能了。我适时向他们推荐“美图秀秀”这款简单易用的图片处理工具,并辅以简单的实例演示,在掌握基本操作后,学生的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剧增,将美化的图片设置为桌面,有的甚至上传到QQ空间。

我的心得:教学中适时增加一些合适的新软件,可让课堂充满乐趣和探索的气氛,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新软件的能力,其实质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适时拓展,遇困难用“帮助”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材是简易化和实例化的软件“帮助”,软件的“帮助”文件其实是系统化的教材。通常软件都会自带详细的“帮助”文档,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帮助”文件,遇到难题寻求帮助,这样能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培养终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Word输入符号》一课中,我让学生输入一篇包含多种特殊符号的文档。在遇到无法输入的特殊符号后,有学生举手提问,但我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而是提醒学生按【F1】键打开“帮助”文件,输入“特殊符号”搜索解决方法,再根据“帮助”中提供的方法输入特殊符号。通过这样一段“小插曲”,学生的探索不亦乐乎,完成了特殊符号的输入。

我的心得:学生不仅学会了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更收获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认识到“帮助”文件的重要性,让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毫无目的地阅读教材或“帮助”文件,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消磨了学习兴趣。而在学生遇到难题后,把“帮助”文件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可以让学生养成“遇难题找帮助”的习惯。

疑难杂症,于网络中求答案

努力创造一种探索型的学习氛围,将探索新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在探索过程中,可借助百度、搜搜等网站分享遇到的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插入影片和声音》一课中,有学生提出怎样让PowerPoint中的音乐文件,一直循环播放直到幻灯片播放结束,此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摸索。在确定无法解决后,我提醒学生可以到百度上寻求帮助,学生通过搜索很快找到了答案,解决了问题。虽然这只是教学中很简单的一个环节,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自然也会想到去网络上求助。

我的心得:善用网络资源,无疑是信息时代必备的技能之一。其实与信息时代相适应,教育本身也正在向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日益丰富并易于获取,网络下的教育环境正悄然生成。

视频教程,指导学生用新软件

教学中我经常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教程,指导学生用新软件。安装一个工具软件,并提供相关的视频教程,让学生看教程学软件,这样可帮学生获得自学新软件的能力。例如,在教学Word、PowerPoint之后,一些学生对Excel产生了兴趣,而Excel并不是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简单比较了三个软件之间的异同点,给他们提供了一些Excel视频教程的网址,并布置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任务,让他们看视频教程自学后,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其实,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制作成视频教程发送到学生机,让能力欠缺或学有余力的孩子根据需要选择观看,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我的心得:借助视频教程,不但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和延伸,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一条自学的途径,为学生今后依靠网络学习打下基础。在网络上还有大量的教学视频、名校公开课,这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从时空上延伸了传统的课堂。

任务驱动,强化应用信息能力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肯定离不开网络,为了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技能,教学中可通过虚拟任务,让学生查找、整合并表述获取的资料,注重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筛选,将优秀资料为己所用,摒弃不良资源。例如,《遨游英特网》的第2课时,我设计了虚拟任务——“旅游!请到南通来”,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他人介绍南通的人文景观,所用资料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上网通过百度来搜索,最后以“导游”的身份,在全班介绍一个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景点。

我的心得:虚拟任务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获取、加工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撰写教程,培养操作表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个“技术”味儿很浓的学科,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其“人文味儿”,我尝试让学生撰写图文并茂的软件教程,将技术与写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述、汉字输入、文本排版等能力。例如,一学生在掌握了“美图秀秀”修饰照片的操作后,用自己的照片制作了2012年的日历,获得了满堂喝彩。我抓住时机,指导她将制作方法一步步写出来,并教会她用“Print”键进行屏幕截图,再粘贴到Word中作为插图,最后裁剪并添加标注(如下图)。完稿后,我让她将文章通过e-mail发送到《中小学电脑报》的电子邮箱,半个月后文章就发表了,在师生中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这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的心得:撰写教程可带来多元的教学效益,如今我所教的学生在毕业前都能自己安装并熟练操作常用软件,能撰写简单的实例教程。每一个实例教程通常还会包含一个精彩的作品,这些成果都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于实践技术、解决问题、交流信息和知识重构,而后三者都是建立在技术实践上,脱离技术的信息技术课堂是空洞的。技术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生成,学生需要从多维的知识应用、深层次的技术体验中提炼经验,锻炼能力,进而获得“自渔”之法。唯有“技术”根深蒂固,才会让“素养”枝繁叶茂。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栟茶镇浒澪小学)

猜你喜欢
软件教材信息技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禅宗软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软件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