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理论框架与实施建议

2013-04-29 07:56《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组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组

理论框架

(一)21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

TPACK模型是当前国际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主流理论框架,由密歇根州立大学Matthew J. Koehler 博士和 Punya Mishra 博士提出。该模型是在国际知名学者舒尔曼教授提出的PCK框架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发展。

TPACK模型将21世纪教师的专业知识分成七个部分(如图1),分别是技术知识(TK)、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技术-内容知识(TCK)、教学法-内容知识(PCK)、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和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其中,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主要是TK、TCK、TPK和TPACK。

图1 21世纪教师的知识结构

技术知识(TK):指一般的ICT知识,如信息、操作系统、软硬件使用、技术发展史等。

技术-内容知识(TCK):指关于技术与学科内容如何相互作用(组织、呈现)的知识,等同于教学资源知识。

技术-教学法知识 (TPK):指关于技术在教学和学习情境中的存在形式、使用要素和作用效力的知识,包括了解可完成某一特定教学任务的种种技术手段,选择最恰当的且当前可用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可支持的教学策略等知识,等同于教学设计知识。

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TPACK):包括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资源知识和教学设计知识,等同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知识。

(二)21世纪教师的能力结构

TPACK模型规定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而能力是教师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从TPACK出发,可以构建如图2所示的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图2 21世纪教师的能力结构

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基本教学技能等。

资源应用能力:包括对教学资源有效使用、收集与鉴别、加工处理、设计开发等。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能力、资源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最终要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教学过程层面和整个课程层面的整合与开发能力。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

依据图2规定的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如图3。

图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

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两个部分。基础知识指信息技术常识,即TPACK中的技术知识(TK)。基本技能指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包括电脑基本操作、常用汉字输入法、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上网、网络资源获取、多媒体素材处理等。

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其中,教育技术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和资源应用能力。从2005年开始,全国60%的中小学教师已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即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整合的能力。与教育技术能力规定的技术支持教学的普适性能力不同,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在不同学科的灵活应用,需要结合学科教学法、学科内容、学科性质和目标,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学科工具、学科资源,采用适合的教学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开展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信息时代,教师需要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智慧、角色、人格等全面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普遍较弱,急需以教研和科研能力培训为突破口,促使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智慧型教师发展。

培训内容

围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构,设定如图4所示的培训内容。

图4 培训内容框架

(一)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1.信息技术常识

2.常用软件使用(Word、PPT、Excel、概念图、博客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

4.多媒体素材处理

5.网络资源获取

6.教学软件下载、安装与卸载

7.操作系统优化与管理

8.文件存储

……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教育技术基础知识

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管理

4.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设计、开发、组织与管理

5.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三)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能力培训

针对具体学科开展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中小学学科可以分为六大类: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社会)、理综(科学)、艺术和体育。当前先从前面五大类开始培训,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科。

1.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2.技术支持的学科内容获取

3.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4.学科教学工具与平台的使用

5.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

(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训

1.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远程评课、远程指导、远程视频研讨会)

3.信息化环境下的科学研究

4.基于网络的自主与协作学习

……

培训方式

(一)国际教师培训经验借鉴

1.英国:ICT教师培训

(1)实施三步走策略,理念培训、行动培训、教学法培训。

(2)政府层面花巨资规划支持教育信息化及教师ICT培训。

(3)制定了统一的《学科教学中应用ICT教师能力培训计划》标准。

(4)教师的ICT培训不但体现在ICT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自信心等方面。

(5)强调技术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需要。

(6)培训对象不仅是全体教师,而且还包括学校领导的ICT培训。

(7)监督和考查ICT培训的质量,如考查学校是否知道培训、是否使用了教师培训署提供的ICT培训资源等。

2.新加坡:教师ICT能力培训

(1)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一体化应用(课程规划、设计、实施、评价、教学方法)。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根据教师不同的总体规划阶段、不同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等,培训内容有不同的侧重。

(3)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科教师,还有学校相关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等。

(4)提供网络培训服务,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网络支持。

(5)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实施国家层面的技术资格认证。

3.韩国:ICT素养培训

(1)在ICT应用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2)教师的ICT素养和ICT应用教学能力之间有着相当大的鸿沟。

(3)教育部组织开发了“各科目ICT应用教育进修课程”,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ICT教学的有效应用。

(4)预备教师培训内容偏重于ICT知识。

(5)在职教师培训偏重于利用ICT开展教学的相关实践技能。

(6)建立了教师网络培训系统和网络培训学院等,以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

4.经验总结

(1)培训内容体系完整,全面支持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2)培训对象不局限于教学人员,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学校领导。

(3)注重培训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4)根据培训对象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5)实施国家层面的技术资格认证,与职称、晋级、评奖挂钩。

(6)提供全面的网络培训支持服务。

(二)“研训赛”一体化培训

借鉴国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建议采用“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如图5)。该模式的基本思路是:

图5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

1.搭建专业化的网络培训平台,支持全国各地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该平台要具备资源管理、过程记录、在线考核、讨论互动、协同教研、激励等基本功能。

2.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践问题,在专家指导下开展教研和科研探索。

3.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育技术专家、学科专家、地方教研员对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和网络培训。

4.组织全国性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推动一线教师自主、自愿参与到教师培训活动中,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核心特征:专家引领、问题导向、多方参与、网络互动、短板强化、差异培训、以赛促训。

如图6所示,培训对象包括:一线学科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校长。培训者由学科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地方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其中,一线教学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整个培训工作的核心。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校长的培训,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持、服务一线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训赛”一体化培训过程中,更多的培训资源将采用“自下而上”方式动态生成。通过定期组织全国性的比赛(如图7),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逐级评审,每年评选一批涵盖各主要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秀课件、教案、论文、案例等资源。生成的资源自动存储到网络培训平台的资源库。

实施建议

(一)需要开展的工作

1.编制一套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2.编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大纲

3.邀请一批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

4.精选一批学科骨干与特级教师

5.筛选一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秀教学案例

6.搭建一个“研训赛”一体化的网络培训平台

7.设计一套面向全国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8.设计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质量监督与评估方案

(二) 保障措施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与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荣誉等挂钩。

2.制定学科教学工具开发需求,引导企业参与学科教学工具的开发,产生大量丰富的、学科适用的教学软件,支持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3.对于经过市场检验、有成熟应用模式和较大推广价值的教学课件、工具和平台,应加大推广力度。

4.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校长等积极参与培训活动。

5.制定全程监督与全面考核的制度,保障培训工作的绩效。

6.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培训,地方教研员参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日常指导工作。

7.企业向学校出售的软硬件产品需要经过中央电教育馆的专业认证,同时,加入技术应用培训,企业可自行组织或邀请专业的培训团队对教师开展应用培训。

8.充足的培训资金,科学预算、合理使用。

注:本论文是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国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BCA110020)的研究成果,受国家教科规划办经费资助。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培训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