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就教师专业发展

2013-04-29 07:56高建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师生信息技术信息

高建君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学校在今年3月份选择了12位教师开设校内公开课,引起反响最大的是50多岁的钱老师。在他的数学课上,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份激情,触动了大多数依赖PPT教学的听课教师。精选的例题、抵及数学思维的设问、详尽的黑板演算,无不揭示着数学学习方法,迸发着数学学科的理性光芒。

在肯定亮点的同时,大家也认识到这是一节以教师为主导、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课堂容量相对较小,课堂信息呈现形式单一,师生互动不够充分,等等。如果这节课还需要优化,那么优化点在哪里?大家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钱老师是一位老教师,他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强可理解为在教学中想得到、用得到和用得好信息技术。如果钱老师具备了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他会如何改进他的教学呢?我认为,一位学科教学功底好的教师可以通过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其更好的专业发展。

自近代夸美纽斯形成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成为了教育的核心活动。以下的思考是基于目前全日制班级集体授课、教室配备多媒体讲台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掌控下,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方式下,学生的“海绵式”学习思维得到了训练,但“淘金式”学习思维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新的教育观,核心任务是转变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自由,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虽不是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且具有缄默性特点,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向、范围、创造性应用和结果的有效性都会产生影响。在教学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有效教学的水平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提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在《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中写道: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首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一般有三个来源,其一是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属原生性来源;其二是学生,属内生性来源;其三是社会,属外生性来源。在钱老师的这节课中,外生性资源几乎为零。在备课阶段,具备较强信息获取能力的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检索工具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整合信息。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完成对教材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习资源的选择者、开发者和整合者。

其次,优化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这节课中教师呈现信息的方式主要是语言和板书。学习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事实和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关联。教师要将事实与概念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先前的知识建构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情境和呈现知识,除了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方式的多样化。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如下图所示,它形象地显示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结果是有很大差异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的做法很多,例如,(1)通过课件突出信息的重要特征。课件的作用是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提示难点和重点,辅助讲解,总结、概括、提炼。(2)利用概念图建构知识体系。概念图能形象化地表征某一命题中各概念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整合信息,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3)变信息抽象感知为直观感知。这节课的课堂练习中,钱老师让学生口述解题的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练习本,并在展台上“直播”教师批改的过程。另外,在一些课堂中播放语音、视频文件,既可以丰富教学的情境,又提供多元的思维角度。

再次,丰富师生互动方式。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认为,教育现代化等于“情感化”加上“技术化”。从某种意义上讲,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互动实现信息交流。师生互动方式包括学习辅助、疑难解答、师生对话、小组对话、情感激励、活动示范等。这节课上,师生互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可以通过技术要素的介入使互动关系发生变革,形成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生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探究关系,让学生获得更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比如,数学课堂中让学生用Excel模拟概率实验,既解决了课堂中无法进行大量重复的实验问题,又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理解概念、猜想结论和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与几何画板对话,利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变动的状态下感悟不变的数学关系。教师还可以将互动延伸到课后,通过信息化平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又可以使其实现自我检测和及时交流。

信息技术应用情感提速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为师生都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但教师也遭遇了多种挑战,包括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学生对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强烈诉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等。我国电教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教授指出:“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善于同时在三个世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一是经验世界,在做中学;二是语言文字世界,向书本学习;三是虚拟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学习。” 因此,只有对信息技术具有敏锐意识和坚定情感的教师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跟上时代的脚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首先,选择终身学习是每位教师需要面对的。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提升数字化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需要面对的。信息时代中,教师要在传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下,高效地利用跳跃式的超链接学习。当然,面对皓瀚的信息海洋,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海绵式”与“淘金式”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获得真正有利于专业发展的知识。再次,积累技术应用的实践性知识是每位教师需要面对的。教师对于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要持开放接纳、尝试融合的态度,并主动学习和整合有利于改善教学的技术。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技术变化、教学思想变化、教学内容变化。因此,当今对优秀教师的评价不只是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功底,还要顺应信息时代中技术的变化,形成新的结合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并具备将信息技术科学、有效地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猜你喜欢
师生信息技术信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订阅信息
麻辣师生
展会信息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