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助教 润物无声

2013-04-29 07:40:56段青
关键词:课文情感教师

段青

情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人的一种态度,也可以是自身的需要、体验、理想及价值追求等。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感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和主体的具体关系的反映”。随着个性的发展,情感逐渐唤醒人的信念和理智,成为了人类智力感化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用情感助教育一臂之力,有助于学生用良好而稳定的心态看待学习和生活。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中学语文教师应学会用得当的方法叩开学生品情和审美的心灵之门,使他们“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掌握知识、陶冶性情,使他们的品质得到“最光辉的发扬”。

一、入文品情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开端”。教师通过对不同风格课文的有效把握,让学生运用特定的情感和语音语调进行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可以使他们慢慢产生共鸣,与作者的内心融为一体,渐入佳境,从而获得思想与艺术上的深层次感染。如《荷塘月色》,表面是写景,但实质上包含着作者“淡淡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此情此景”,将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一句读得缓慢一些,将后面的写景部分念得舒缓而带些跳动的节奏,边读边感受文章的情调和作者的情感内蕴。这样就能让学生“读人使人如见其人,读声使人如闻其声,读景使人如临其境,读事使人感到历历在目”,也便进入了情感教学的第一扇大门。

除了读,还要“品”。作者的情感往往像涓涓细流流淌在字里行间,学生只有细品文字,将文章中的人物、情境作立体的展现,将自己入画,与文章接触、亲近,才能真正体味其喜怒哀乐,受到其思想内容的感染熏陶。那么,怎样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恰当的情感氛围呢?教师范读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教师范读时音调应轻快而韵调柔美,并夹杂着淡淡的喜悦,使学生边听边带着自己的情感加以模仿,想象桃、杏、梨争芳吐艳,蜂飞蝶舞的热闹场景,进而慢慢感受出春天到来的愉悦和欣喜之情。

二、入境传情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是饱满丰富、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要享受感情非凡意蕴的滋养,需要斟言酌句,细细品味作品内涵的精髓,踏入作品的意境中去。

对于教材而言,它以固态结晶的形式存在,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将文章中的真、善、美融化吸收,将枯燥的文字符号转化为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动态人物。学生透过文本产生自己的情感、思想,是一个心理跋涉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音乐创设情境,如《沁园春·雪》这篇课文借景抒情,于是笔者便在课前播放同名歌曲,使学生在激越昂扬的音乐声中领略粉妆玉砌、白雪皑皑的壮丽美景。我们也可用影视作品创设情境,这比较适用于较难理解的古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壮阔的景象都可用真实画面来展示,使学生形成直观感受,从而以画促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精美篇章,教师在深入挖掘作者感情、借助各种语言形态绘声绘色地进行渲染的同时,还应引领学生融入其中。如朱自清的《背影》,篇幅不长,却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谱写的一曲父爱的赞歌。在母爱作基的人文大厦中,父爱往往会被不经意地忽视。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有的可能因愧对父亲默默的关怀而懊悔,有的会因此对自己的父亲更加爱戴和崇敬。当学生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相触,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时,情感的传递和渗透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语文教学中的入境传情,将师生都带入了一个至高至美的境界。形象、画意、诗情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猫》中对猫的自审,其实是表达了待人接物之理。又如《岳阳楼记》中,作者由“楼”发论,以小见大,以湖扩展到国家,从狭隘情感到先忧后乐的胸怀,拨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这样寓情于理,可以使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评价,产生“移情”效果,陶冶性情,并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三、以教增情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不仅是学生学习与作品表达的桥梁,亦是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轻松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神采飞扬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乐园中享受甜蜜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风采和人格魅力,使学生接受这股无声的教育力量,产生灵魂深处的情感体验并把它转化为终生奋斗的动力源泉。近代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它要求教师在爱护学生、了解学生,建立相知相善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如在《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特意提前做好准备,上课时为学生展示了有关各地风俗的图片,并请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所知的民风民情。这样,通过层层铺垫,突出“故乡情”的主题,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赏味看似平淡却饱含韵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土和鸭蛋的感情。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文、对人的处理往往有着审美的意蕴。教师用美学的观点去分析处理文章语言、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以及层次结构,并适时拨动学生“情”与“感”之弦,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忘我的境界。除此之外,师生间不时地交流情感,教师带着切身感受的绘声绘色的叙述,有助于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他们自主、自由、快乐地欣赏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从而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以笔悟情

笔,是体味文字、解读心灵的密码,为避免学生的感悟局限于文本,教师应让学生尽情放飞思绪,以自身的情感为寄托,书写性灵与思想,最终达到灵魂的升华。如《散步》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思考由此文延伸出来的“亲情”走向,并自由搜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章,感悟主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内涵,而且有助于锻炼他们文笔,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亲人的爱和关怀。又如《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作者对自己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对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第一本书给自己带来的体验,并用文字表达出来。“情者文之径”,学生只有将丰富、细腻的情感大胆地用“生花妙笔”书写出来,才能直观地体味其真挚与动人。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教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