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 提高实效

2013-04-29 00:44:03严士线
中学理科园地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定学情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实效,是目前我国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重要目的之一。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和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长期目标。我省自2006年秋在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经过我们的调查,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教法陈旧。高中部相当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不关注学生的需求,上课沿用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忽视学科能力的培养,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高中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部分学校近几年普通高中扩招的幅度大,部分优秀教师外流,从农村中学招考或从高校毕业生中招收的新教师多,从初中学校调入高中学校的教师也增多,加上教学任务重,外出学习机会少,自我进修时间少,导致高中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

3.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教学的针对性不强。部分教师的教学是粗放式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讲解不到位,教法不灵活,师生对话的质量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根据高中课堂存在的问题,能否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笔者对此进行了二年多的尝试。

二、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或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优化教师教学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效益,达到全面提升高中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实证研究:教师教学目标制定清晰、完整;一切教学行为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手段的运用指向教学目标。主要研究教学内容选择对课堂教学实效的影响。

2.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研究:努力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具体的目标;使学生会学,获得好成绩,并及时给予肯定;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始终寄予期望,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或组织竞赛,并给予肯定。主要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研究。

3.面向全体的教学策略研究: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和接纳学生的差异性,努力创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强调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主要开展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研究。

三、以学定教、提高实效

通过对高中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实践和反思,我们认为高中课堂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各学科、各班级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有其共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共同策略,就是“以学定教、提高实效”。

古语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教学中,如何依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探究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能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1.“学”是学生,也是学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精灵,学习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学生手上,学生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需要我们老师去激发,而不是老师死板的把知识灌输或塞给学生。而一个学生对应一种学情,一个班级的学生对应一种班情。如何围绕“学生”掌握“学情”——学生学习的知、情、意、行,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学情”与“教情”的关系,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制约着课堂实效的提高。

生物教师严家声在课题论文《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提出:“有效备课首先要备好学生。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是否有效,要反映在学生学习的绩效上来。教师要上好课,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包括已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要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英语教师陈彩凤在课题论文《新课程下怎样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指出,掌握学情,体现在能否顺应学情:(1)确立师生双方的主体地位,构建有效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发展,从而创建出有效性的学习氛围,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去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构建开放与生成的课堂教学,指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

2.“教”是教师,也是“教学”。能够因“学生”而定“教师”,这当然也是一种“因材施教”,不过,在教育现实中,这种“以学定教”不具普遍意义,我们课题组仅是有所涉及,未做深入研究。我们研究的“教”,就是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否适应学生的“学”,这是“以学定教”能否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语文教师詹燕琛在课题论文《走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中提出:教师的“教”能否适应学生的“学”,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能否适应学生“学”的需求,为此,作为专业教师,应努力走出一条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地理教师王子锋在课题论文《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探》中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教学合一。以学定教的课堂是不是高效的,就看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否是双主体关系。教学的起因在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产生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学是由教师因学生需要而展开的教育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教师“以学定教”,教师是主导者,是主体。政治教师肖爱鸣在课题论文《有限时间、高效教学》中提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学应当:情境创设,诱发学习欲望;指导阅读,发现问题;引导讨论,解决问题;适时精讲,释疑解惑;反思归纳,增强信心。

4.教学相长。以学定教,表面是因学生“学”而导致教师“教”,实质则是学生因教师的“教”而有了更好的学,教师因学生的“学”而促使自己有了更好的“教”。因此,以学定教的课堂,是师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课堂。政治教师林友纲在课题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反思》中提出: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以新课程合作交流为契机,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探究;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究。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多位课题组成员开设了校级课题研讨课,取得良好效果。如詹燕琛的《雷雨》、《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研讨课,詹传华的《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简谐运动》研讨课,郑祥洋《盐类的水解》研讨课等。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我们认为,高效课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严士线的课题论文《从“摩擦力教学”谈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在《物理教学》2013年第6期发表。在教学模式上,专题学习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策略。严士线的课题论文《精心安排专题 提高复习效率》在《福建教学研究》2012年5期发表。王子锋的课题论文《在运用地理图表导学的实施策略中提高高中课堂教学实效》收入校汇编。

我们知道,“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我们的成果更多还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如何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是我们每一位高中教师永恒的课题。

猜你喜欢
学定学情课题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18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