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琴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习作练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练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指明了习作教学的方向: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丰富学生的生活,在实践中丰富写作素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本与学生生活资源,把阅读教学、学生生活实际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挖掘文本和现实生活中的写作资源,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健全学生的个性品质。
一、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范本,对学生进行谋篇布局的思维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按照作者的思路,设计带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想,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飞跃,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谋篇布局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
(一)抓重点段设计问题。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至全文结束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是重复的?这样重复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课文首尾有几句话的意思是重复的,这样重复的好处是使文章首尾连贯,结构严谨,让读者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了解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更加深刻。《詹天佑》一文选材典型,结构严谨,在表达方式上思路清晰,先概括,后具体,先讲当时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困难,再讲詹天佑如何克服困难,最后讲事件的意义。通过阅读,学生逐渐掌握了写文章常有的一般布局形式:先总起———再具体———后小结;先具体———承上启下———再具体;先总述后分述等等。
(二)抓重点文章设计问题。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可在开始学习设计以下问题:文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重点写哪个人?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根据这些问题,让学生理清课文的重点。学习每个小故事时,又让学生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当全文结束时,学生会很清楚的认识到三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合成将相和这个大故事。这样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感情更接近作者,思路更贴近文本,就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习作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让学生敢说、会说、爱说,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在阅读的基础上着重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爱说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复述课文,要求学生不用课文的原句叙述,穿插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样做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便于能动地掌握文章的结构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在每次习作时,让学生口述习作内容,同学讨论结构形式、语言表达等。
三、采用仿写和填补空白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无论是模仿还是创造,都是获得知识、能力或技能的重要途径。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宜从模仿句子、片段等局部着手。如《赶海》这篇回忆式课文,作者以自己熟悉喜欢的的歌词“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作为开头与结尾,不仅做到头尾呼应而且又紧扣全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动笔学习模仿作者的这种描写手法。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的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处留下“空白”,有的在人物对话中安排省略,有的在事情情节之间出现跳跃,这些空白悬念、省略跳跃本身是有内容的,可启发想象,从中质疑,并通过思考讨论去填补“空白”。这样的“补白”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感受都自然融于一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比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可针对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即将枯竭这一现象设计“大瀑布的自述”这一练笔的环节,既能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又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四、深入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二、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时指出: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因此,习作离不开观察,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能反映他们观察周围事物能力如何。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还应大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让他们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丰富习作内容。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有益的活动,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诱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有目的地布置观察任务,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
(二)针对不同对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阶段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人、事、物、景的方法:观察人采用“察言观行分析法”,察言就是观察说活人的神态、语言等,观行就是观察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举止、行动等。观察事采用“统一法”,在一般情况下,事物的各部分处在统一体中,因此,可让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观察:了解起因,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抓住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选择重点,明确事物内涵;明了结果,掌握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观察静态事物采用“纵观剖面法”,即先观察静态事物的整体,再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各个部分;观察动态事物采用“分段剖析法”,即全面真实地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观察景采用“定位透视法”,选好观察点,按照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里到外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围绕文本和生活两个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习作水平,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