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悝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协同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上下功夫,与时俱进,更新课程教学观念,不断改革、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认知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探索、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学数学的无穷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及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l、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五、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之钥匙,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好奇、求知欲等特点出发,经常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而且对学生得有包容心。即使学生的问题是幼稚和可笑的,也不应轻易否定,而应耐心去正确引导。例如我在教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学生会提出这些疑问: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什么是一条直线?有没有三次函数,二次函数如果有,它们的图像又是如何,一次函数有何用途?函数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等。随着问题的质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这样,通过问题促进发现,通过发现促进探索,通过探索促进创新,不断帮助学生拓展其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