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技术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 02:33:37耿丽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反思信息化教育

耿丽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中信息化教育手段的优缺点剖析,运用调查研究及分析论断的方法阐述了信息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手段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针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给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论点,同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 教育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世界各地的学校纷纷采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不断推广信息化教育模式,甚至对教师授课形式进行了硬性规定,诸如必须有制式化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等,可以说信息化教育如火如荼。但是,当我们冷静分析现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培养中职学校高素质人才方面的得失,会发现很多问题。

一、现行信息化教学的局限性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僵硬性。

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课堂变得千篇一律,不论是语言课还是技术课,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遵循统一模式,教师照着课件从头念到尾,前一个班次和后一个班次教学内容如出一辙,授课过程已经成为固定模型,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并非教师不想讲好课,实在是诸多僵化的要求使教师疲于应付。以二进制数据为本质、电子文档为表象的教学课件拷贝起来非常容易,造成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采用“拿来主义”,而不是按照个人对知识体系的理解设计课件,讲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像工业产品一样模式化,毫无生气和灵性,更没有创造性。长此以往,人的惰性越来越强,对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即使身怀渊博知识的教师,也往往被信息化教学手段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而无暇顾及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脆弱性。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脆弱性在职业院校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对信息化设备的高度依赖性。教学思路完全围绕信息化设备转,一旦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出现故障,导致教师手足无措,课堂教学就有可能陷于瘫痪。而在现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很少有教师会随时准备应急预案。由于停电造成教师只能照着教案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由于扩声设备失灵,教师只能游离于课堂之间讲解,一拨人听得到,另一拨人听不到;由于电脑的视频解码器缺失,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资料就不能播放;由于投影仪灯泡烧毁,大家只能望墙兴叹,如此林林总总的教学事故层出不穷,而面对这样的事实授课教师又显得无能为力。如果说短期的设备故障可以暂时应对,那么一旦设备长期不能正常运行,就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高消耗性。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高消耗性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教学软、硬件成本昂贵,维护费用不菲。为了使设备高效率运行,学校又必须建立一支信息化运维队伍,此外设备对电力等资源的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加之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还存在较多欠科学的地方,从而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这些都无疑增加了教学成本,使学校有限的财力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用,既增加了学校财政开支,又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资金链不够充裕的学校甚至因此而步履维艰。

二、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

(一)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手段的合理布局。

通过前面的分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缺点已经了然于心。信息化教学手段固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要发挥传统教育手段的优势,以弥补信息化手段的不足。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每一位中职教师都应明白,无论设计多么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其涵盖的知识仍然是有限的,并且是固定的,而人的思维是发散的,一个好的老师应能根据所授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联想,将相关领域的问题加以剖析,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中职教师掌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尽管现在的信息化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来越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单位的维护人员相对仍然短缺。单纯靠技术人员排除设备故障,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教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授课教师能够多掌握一些基本维护技能,那么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尤其是对教学软件的维护方面,效果则更为显著。比如很多人都会利用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由于制作平台的软件版本与教学设备的软件版本有代差,而导致多媒体设备无法正常打开课件的情形屡见不鲜。如果广大教师具备了软件版本的兼容知识,这些故障就可以迎刃而解,从而避免软件发生故障。

(三)职业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提高讲课艺术。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是要培养复合型才能的人,是要培养一专多能的人,不论是精英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不能回避这一主题。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回归到因材施教的自然法则,否则就会把教育逼入死胡同。教育不能市场化、功利化,教育更不能泛技术化,我们要重新培养教育的艺术修养。教书育人应该是一项伟大的艺术工程,而不是刻板无情的技术工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技术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利用技术,结合艺术,发挥潜能,发展和创新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一个能将艺术感染力融入所教授的课程的教师,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他教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对知识的感悟,人具有了悟性,也就具备了成才的基础。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既不能搞泛技术化,也不能畏惧和排斥信息技术,我们应该在不断地反思中,努力寻求二者的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

(作者:河南中医学院10级研究生2班,河南省财经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反思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3:04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2:43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0:08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