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锰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1.专业师资缺乏,优秀人才难以引进
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一些新开设的专业,往往缺乏专业教师,难以及时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职业中学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要能动口,也要能动手;既要善讲,更要会做。由于职业中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大专院校新分配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从普通中学调进来的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他们脱不出普教的教学模式,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由于教师缺乏专业技能,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现行的用人体制又制约着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优秀人才的待遇难以解决。
2.教学观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中学的教学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问题主要有二:
一是教学思想过激,存在错误的学生观和质量观。许多教师认为职高的学生基础太差,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从而对教学失去信心,哀声叹气,认为“学生不可教”。有些领导也认为教学工作难抓,抓来抓去难以见成效,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学摆在次要的地位。不注重抓好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不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随意干扰或冲击教学秩序,随意停课,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进行其他活动。
二是教材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更新太慢,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各行业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缺乏教学性、可读性,也缺少弹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主管部门选择一家或几家教材出版发行,缺乏真正的竞争机制。
3.职业教育缺乏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适应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是决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于普高,升学考试这一评价标准就是目前最有效最权威的评价标准,也是较有操作性的一种评价机制,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职业中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职业中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又缺乏共识,没有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实事求是地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要按照现实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标准进行的,否则做得最好也是劳而无功。如果我们不从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这个标准去改革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就难以落到实处。
二、中等职业中学办学的思考
如何使职高教育走出低效综合症的困境呢?
1.采用灵活的办学体制
首先,政府部门要增强统筹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协调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职业教育的用人体制,允许职业中学引进非师范院校的优秀理工科毕业生和企事业优秀人才,加强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其次,实行校校联合办学。这种体制既有利于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师资、技术、信息等优势。
第三,实行校企一体化的体制,使企业学校既有教育功能又有经济功能,并使两个功能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大目标下,结合与统一起来。
第四,职业中学自己兴办学习企业。这种企业可以接纳职高高年级学生参加专业实习。
2.依据市场需求重新确立新时期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
职业中学要生存和发展,一要满足教育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二要满足就业人才市场地需要;三要兼顾“升学”即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学生。就教育消费者市场而言,职业中学所设专业一定要面向市场,根据当地经济特色、产业结构、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编制教学计划。在培养目标上,也应设置不同的层次,照顾不同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就“升学”而言,过去职业教育过多强调为农服务,多培养一些合格的劳动者,现在要将狭隘的职业培训扩大到对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上来思考。既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又要为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
3.健全教育功能,职业中学的课程结构必须走“厚基础”、“宽口经”、“活模块”培养之路
目前,职业中学的专业设置往往片面强调专业的针对性,专业划分过细,毕业生社会适应性降低。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应力求全面,整体,多样,突出“厚基础、宽口经”。为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技能与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为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具有持续发展后劲,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在“活模块”阶段,课程设置则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由于模块教学能把单一的,目标明确的技能训练单元,通过有目的的灵活组合,实现一种职业多个岗位的复合型训练,学生在职业范围内能够多掌握几个模块,他们就具有了更多的岗位技能。这种“活模块”的培养,给毕业生在岗位选择和职业转换上留有较宽的余地。
4.实行厂校挂钩
职业高中可以与社会相关企业合作,在自己联系的企业中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与有关企业(宾馆、饭店、美容院、服装厂、电器维修厂)合作,把企业当作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场所。职高所设专业,其学制一般是三年,按教学计划规定,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到相关企业去实习,实习前学校与企业要签订实习合同,合同要规范双方的责任,学生实习期间,主要接受企业管理,学校派专人定期到各企业去巡视学生实习状况。通过两年的“厚基础”、“宽口经”,再加上一年的“活模块”,职业中学的毕业生一定能够适应企业、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国家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人民群众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事业不但不会衰弱,而且会伴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2]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20—24.
[3]李名梁.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述评[J].职教通讯,2010.(10).
[4]沈汉达.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与改革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5]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7-29.
[6]增強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