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爱情”那盏灯

2013-04-29 01:14李达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信仰爱情

【摘要】《柏舟之恋》以一个十六岁少女轩辕宁雅对爱情的缅怀和追寻为主线,塑造了申琨杭、沈守道、司徒敏佳、姜可可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在爱情悲喜剧的形式下表达作者对理想、信仰的独特体悟和理解。小说呈现四个方面的创作特色:一是主观抒情的叙述风格;二是智性哲思的爱情体悟;三是广博富赡的才识学养;四是纯熟准确的语言。

【关键词】柏舟之恋;轩辕宁雅;爱情;信仰

网络小说近年来风风火火,势头强劲,像青春、玄幻、武侠、言情、穿越、盗墓等,题材繁多,读者数量庞大,但总体创作水平并不高,存在泥沙俱下的情况。近来在“起点中文网”等网站连载的一部名叫《柏舟之恋》的网络小说,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一、关于主题和人物

小说第一部———“懵懂年代”,以一个十六岁少女轩辕宁雅对爱情的缅怀和追寻为主线,循着主人公漫游的足迹,从丹麦哥本哈根、西班牙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葡萄牙里斯本、法国巴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国内的上海、杭州、西安、绍兴、大连、北京、成都等一路写来,围绕宁雅(司徒敏佳)身边,出现了申琨杭、沈守道、张弛之、江东南、简易、陈瀚等众多优秀男人,以及唐依璇、姜可可、杜若馨、杨滢曦等一批多情女孩,由此上演了一幕幕浪漫感人的爱情悲喜剧。

关于小说的主题,首先让人想到与“爱情”有关,但据作者说“爱情”只是它的外衣,真正表达的是“信仰”。由此看来,宁雅对爱情的追寻实际上表达了对理想和信仰的一种理解、认知、追求和坚守,沈守道、申琨杭等则各自为信仰做出了一种取舍和选择。作者以“爱情”象征或隐喻“信仰”显得自然贴切,因为在我看来,爱情本就是一种灵魂的信仰,它使小说主题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容量。不过,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宁愿把它看成一部爱情小说,所以,我们分析作品还是要从爱情这方面说起。

轩辕宁雅无疑是小说最动人的艺术典型。她是北京一所外国语中学的学生,这个出身名门世家的闺秀,相貌和名字一样美丽、清纯、痴情,正值情窦初开的花季,爱情这枚红豆在她少女的心中悄悄萌动,但这种美好情感给她带来的忧伤甚过甜蜜。因为她曾经一直暗恋的男子申琨杭现在与自己的表姐方瑾媛订立了婚约,即将成为她的表姐夫,这怎不宁她伤心痛苦呢!于是,为了忘掉忧伤的记忆,她放弃了正紧张的高中功课,逃课只身来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这个童话般的国度,开始了她的“带着爱,抒情的远行”,这成了整个小说主人公行动的主要动因。正值多雨季节的丹麦、清新迷蒙的哥本哈根、美人鱼的凄美传说犹如宁雅忧伤的心情,笼罩全书一种唯美感伤的氛围。小说接下来便是宁雅一路漫游漂泊的旅程,从国外的欧洲、南美到国内的诸多城市,不停的走,一方面为了忘却,一方面又怀着憧憬。忘却那旧梦,追逐着新梦。可申琨杭这个名字却像永远也摆脱不掉的心魔,每到一处,却总会触痛她记忆的伤口,正如小说所言:“申琨杭这三个字曾在她的心头刻下,硬生生的抠去会有怎样的疼痛?”小说场景在过去与现在、国内与国外两个时空里不停交叠复现。而唯一给宁雅以希冀、闯入她少女情怀的沈守道,却像飘渺的海市蜃景,总也抓不实。一个是“不思量自难忘”,一个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就这样忘却不成,而追求又无着,真是“多情总被无情扰”,这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感伤。宁雅的痴情表现在她对爱情的专一和坚定不移上,宁雅身边并非没有追求者,不但有且多为优秀男人,但她却心无旁骛。如果说宁雅的美丽令人惊羡,痴情令人怜惜,那么她的单纯更让我们为之叹惋。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少女本就还处在纯真无邪年代,心灵像一池澄澈透明的溪水,喜怒哀乐一览无余,表露爱情毫不掩饰。在所爱的人面前,“她的心情,从不刻意掩饰,有这样一个人坐在她面前,只要是她喜欢的,她就怔怔的盯着看,仿佛能看到天荒地老,悸动的心永不陨灭。”在桀骜不驯的沈守道面前,在一群强大的男人世界里,她的单纯如小鸟依人,她柔弱得像只小猫。更令人同情或者郁闷的是,宁雅在爱情上似乎没有“知情权”,也就是她对申琨杭和沈守道两个人来说,能爱或者不能爱,都要受制于家族的利害矛盾,而她始终像蒙在鼓里,毫不知晓。

关于司徒敏佳,第一卷中,我们大致知道她是一个私生女,先后寄养在沈家和司徒家,长大后成为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她热烈的追求轩辕砚清,但她的爱情中似乎包含更多的名利成分。敏佳和宁雅一样都是女人中的“名花”,宁雅清纯秀美,敏佳端丽明艳;一个含苞待放,一个妖娆绽放。小说类似的对比很多:如“清幽小径”和“林荫大道”、“公主”和“女王”、“萤火虫”和“朱砂痣”,等等。尽管小说中未说,我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前者像“林黛玉”,后者像“薛宝钗”。不过她们最大的区别是出身和对待爱情的态度:宁雅出身名门,追求纯粹的爱情;敏佳则出身卑微,把爱情作为获取地位名利的手段。正如沈守道的感慨:“一生在权势之中争来夺去,处心积虑,即便最终站在了最高峰,她也是寂寞的,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已然能看透世间游戏规则中的真谛,小繁,可惜你却不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可笑的悖论,有的人,选择躲进坚韧的保护网,却离世上最珍贵的东西越来越远。当她真正成为璀璨的司徒敏嘉,那个柔弱的小繁也就寿终正寝。”如此看来,我有一种隐隐的担忧,我们的女主人公对于爱情这种信仰的坚守究竟会有多久,“懵懂年代”的宁雅是不是最终会变成“清扬年代”的敏佳呢?如果真如此,人的成长都必然伴随着美好理想和信仰的失落,岂不是一种宿命的悲剧!作者称,轩辕宁雅和司徒敏佳其实是同一个人,不过代表着两个侧面。我想,如果说轩辕宁雅代表的是爱情的精神性一面,那么司徒敏佳代表的则是爱情的世俗性一面;或者说宁雅代表的是青春时代,而敏佳则代表的是成人阶段。

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也都显现出较为鲜明的性格:沈守道,一位地产商之子,被戏称为“文艺男”,博学多才而又善解人意。他的玩世、深沉、爱的勇敢而悲壮(从他闪烁其词的话语中,感觉得出他心中那种深爱宁雅但因家族原因无法实现的痛苦),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人格”的厚重感,一个具有剑胆琴心的“真男人”。如书中所言,“一头系着红颜,另一头系着苍生”。申琨杭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人物,因救过宁雅便以保护神自居,在爱情上游移不定,显得有些虚伪、自负,占有欲强。其他男人如张弛之、江东南、简易、陈瀚等也都不乏优秀品质,女孩如杜若馨、杨滢曦、唐依璇、姜可可等也都俏丽多情。这些人物无一不为情所困,一个个皆爱的真切、痴心、执着,也因而为小说增强了无比动人的美感。这里,我认为次要人物如江东南、杜若馨在爱情上的精彩表现不逊于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特别是第43章江东南在宁雅的观塘家外雨夜独守,第58章与沈守道、虞仟禧在四姑娘山豪饮,醉酒而哭,描写得情景交融,异常神伤苍凉而富有诗意。江东南作为一个爱情上的失意者,但他的行动本身却博得读者的同情和赞美。杜若馨只是一个普通的超市收银员,在沈守道的情感视野中她几乎渺小得如名花园中的一株小草,但从其家中珍藏《浮生六记》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她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是深沉和高贵的。从她身上完全可以说明:爱情并不嫌贫爱富,它的美好和价值程度与人的身份、地位及金钱无关。

二、小说其他特色

除了塑造几个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小说还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主观抒情的叙述风格。小说始终围绕轩辕宁雅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塑造了一个极富主观抒情色彩的女主人公形象。“带着爱抒情的远行”成为小说女主人公留在读者脑海中的一个凝定的意象。开篇从丹麦哥本哈根那幅忧伤凄美的场景写起,为整个作品定下了浓浓的感伤抒情语调。从对旧爱的难以忘却而缅怀,到对新爱的苦苦追寻而不得。主人公每到一处,本来是要排遣愁绪,忘却忧伤的过去,但沿途所见之景却都包含太多悲情故事。如丹麦的美人鱼传说、苦路亭;西班牙的《夏洛的网》中《马德里不思议》的歌曲、威尔伯与蜘蛛的故事;西安的“biang?biang面”、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绍兴夜读《浮生六记》沈复与陈芸夫妇情深意笃的故事、听《桃花扇》戏曲;杭州断桥,许仙与白娘子传说、苏小小墓;秦淮河畔名妓李香君、钱谦益与柳如是的故事,等等。主人公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而所游之处的历史又积淀着那么凄美的爱情故事,触景生情在所难免。就像一个微醉的人偏又置身于香气四溢的酒坊,岂不沉醉不醒?这些众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不仅贴合主人公的思想情怀,与其内心世界相映照,表达其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而且集中发酵,酿造出整个作品醇厚的审美空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情景相生,互相交融。让人很难分清,是这些景物影响了宁雅的心境,还是宁雅的心情为景物涂抹上一层别样的颜色呢?此类例子还表现在一些细节景物的描写上,充分展现了作为女性的作者多情细腻敏感的一面。如对晨曦中长安郊外景色和古城墙的描写;对宁雅在观塘老家中因爱情而孤独寂寞心境的描写:“观唐的风景变化不大,推开楼上的暗红色木棂窗子,外面仍然是那两棵蔫巴巴的柳树,快要三年了,沉默的细数着闺楼小姐的寂寞。轩辕宁雅一个人在长长的饭桌旁静坐,白色的瓷盘子和镶嵌的金边发出耀眼的光,映着她孤单的影子。只剩下几盏昏黄的壁灯,燃成白色花蕾的形状,是含苞欲放的等待。饭桌上的银灯台,点燃三根橘黄色蜡烛,轩辕宁雅盯着烛光看了很久,那种螺旋形的细长蜡烛,好像是拉长的思念,慢慢的燃尽,滴下已然变色的烛泪。”划线句子描写之景无一不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映照,着上人物的主观色彩。还有“轩辕宁雅下决心执着的记住这个雨夜,撑起那把伞一起走过狭长的街道,昏黄的路灯像一只慵懒的猫。”、“手机纹丝不动,安静的有些委屈。”这些句子读来无不黯然神伤、感同身受。

二是智性哲思的爱情体悟。爱情小说除了以真挚热烈的感情打动人外,要想提高爱情小说的品位,还应该融进作者对爱情的深切体悟。如果一味的停留在情感抒发上,就会如一块香甜奶糖入口即化,不耐反省和品味;而如果在以情动人之外,再加上以智启人,就会使小说深刻厚重。小说中关于爱情问题的智言妙语,如散落的珍珠,俯拾皆是。比如关于敲钟的联想。宁雅在丹麦街头听到大钟的声音,发出如此感慨:“大钟伫立千年,我们从下面走过,还会有来人从下面走过,继续为这声音而沉迷。飘飘摇摇,成了一抹沧海中的寂寥。但是,我永远成不了别人心里的大钟。”关于列车和公交车的比喻:“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不过是人在长途旅行中来去匆匆的车站,无论停留多久,始终要离去乘坐另一班车。”“哪怕再陈旧笨重的公交车,都有一个固定的终点站。它们在城市的各个街道穿行,沿着既定的轨迹。然而她呢?总是不停地走,义无反顾,绝决的不与任何人告别,联系。那她的终点在哪里?”关于听戏的感叹:“听戏本就是如此,就算台上的唱词已经了然于胸,可是谁都听不懂唱戏人的情怀。轩辕宁雅看见这些除去脸上油彩的戏子,分不清刚刚是谁在台上扮了窦娥或贵妃,或者窦娥与玉环本就是一个人扮演的,皇妃和弱女有什么区别呢?命运的轨迹都是同样的,只是披上了不同颜色的外衣。”还有关于旋转木马、陀螺游戏、画板的比喻,分别道出了相爱不得、为情所困、梦想破灭的残酷的悲剧。更妙的是对“深爱的人”和“誓言”的比喻:“生命中一些人如同指甲,失去了便失去了,无痛痒且能再生,而另一些人有如智齿,离去便再也不再回来,且疼痛到无以复加。”“所谓的誓言,恍若蝴蝶般,花期临近时,誓言像自身的翅膀一般的华丽绚染,但花期过后,便被微风吹散的杳无踪影。”还有些句子像是信手拈来,随意发挥:“女人的存在价值不在于多少男人称赞她美貌,而是多少优秀的男人肯为她大打出手”,“所以说,爱情,绝对是人生的奢侈品!只能远远的看着,无法拥有,也不敢拥有。”“原来爱情是个坏东西,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少”,“?尤物是什么,就是害了自己之后,还要拉别人垫背的女人。”,“年轻就像一包洁白的抽纸,不经意的抽啊抽,总以为永远都剩下那么多。若干年后再回首,原来喜欢的东西一件没拥有过”,这些妙手偶得、灵光乍现的智慧火花,简直近于张爱玲和钱钟书似的语言风格。

三是广博富赡的才识学养。我以为,写小说不像诗歌、散文,单靠“才、情”或某一方面就能完成,而知识的储备、经验阅历或者生活的积累至关重要。因为小说本就是给我们展示一种生活图景,没有丰富的阅历和体验就不会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生活世界。当然达到这一目的不一定全靠身体力行的直接参与生活,也可以通过阅读等方式获得第二手资料,填补经历和实践的不足。《柏舟之恋》中循着宁雅的足迹,给我们展示了国内外十余个城市的风土民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传说等,涉及文学、建筑、宗教、历史、地理、饮食、音乐等,简直是一部“背包客”记录的旅行日志。让我们在为爱情感动的时候,还增长了见闻,学得了很多知识,不像读一般爱情小说那样局限于狭隘的缠缠绵绵的情感中,纠结于人物的悲欢离合中,而是使眼界开阔,心胸豁达,受益匪浅。我想这是目前许多网络小说的不足。许多网络小说作者或因为学养、知识面的问题,或因为年龄(大多90后作者)阅历问题,写出来的小说显得浅薄、单纯,“青春气”十足,缺乏深度和广度,结果它们只能像目前电视风行的娱乐节目一样,令人轻松的哈哈一笑后,再也留不下什么印象。

四是纯熟准确的语言。语言是写作基本功的体现。写人状物栩栩如生,遣词造句贴切准确,这是需要靠长期的写作实践训练出来的。应该说从阅读小说的第一卷来看,达到了这一标准。下面略举几个例子:在写人上,形容姜可可的活力热情,说她“说话就像一颗长满毛刺的小炸弹。”形容杨滢曦:“笑起来很爽朗,依然像个活力十足的小太阳”,形容杜若馨:“杜若馨散着头发,只穿了一件很长的T恤衫,露着两条细细的如水葱一般的腿。头发湿漉漉的滴着水,像一只沐浴过春雨的小鹿。”在状物上,形容车厢的空荡无聊:“车厢人很少,车载电视不厌其烦地播放着内容单调的流行音乐,像一只叫夏的知了”,形容火车穿过隧道时闪现的景物:“火车驶进隧道,周围忽然暗了下来,白天里车厢内没有开灯,明灭的光线在车窗上勾勒出模糊的影子,像一出皮影戏。”以及“面包片烤到金黄半焦,单面煎蛋如同流动的太阳,热度恰到好处。”在写景上:“画舫里带着流动打乱了满河的宁静穿行在波光硫璃里……那节奏迭起的桨声划开了灿烂的铺设,把波纹荡起,推向等待的岸边,和着男女的笑声和吵闹,灯火未阑游人渐渐散去。满河的艳晦归于安静,沿岸的升息归于沉寂。千年的秦淮映照了多少玉面,花灯找到了着落,散落了多少如珠如玑的诗句。江南锦绣

籔之邦,金陵风雅之,千里珠帘,如肌凝水。”“太阳半晦半明的写意在微茫的远天,晨时的长安郊外安宁得像熟睡的孩子,乖巧的无声无息。清癯的电线杆与积满了尘垢的烟囱默默注视着对方,似有几世柔情,却都将千言万语隐匿在心底。”“阳光算是很好了,叶子正绿的发亮,不知名的花朵鼓足了花苞,好像要把一生的情思都倾吐出来似的。云朵倚着微风,慢悠悠的飘荡,以为这是一趟没有终点的旅行。”“青石板街路在脚下延伸,踩上去,很踏实,路面被打磨的明晃晃的,像铺开的油光纸,阳光洒在上面,在脚下跳动着,闪耀着”。

此外,作品在抒情感伤的总体叙述语调下,偶尔插入人物诙谐搞笑的对话,借鉴武侠小说、娱乐剧的一些叙述口吻,使情节张弛有致,富有变化。如,“‘江东南?沈守道作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阴阳怪气道:‘莫非这位又萧又傻的青年就是当年华山论贱贱法独步天下号称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少林智障大师收养的小沙弥的低能爱犬旺财踩扁的蟑螂小强曾滚过的一个粪球?”“(陈小一)她一转脸,见另一边的江东南沉默不语,低头吃着碟子里的东西。‘喂喂,江哥哥,你跟鸡腿有仇吗,你咬的好狠好狠啊!她偷偷凑近他耳边,低声道,‘我跟你说哦,如果讨厌沈守道,你就冲上去打他一顿,如果打赢了,我就做你女朋友,好不好?江东南淡淡看她一眼,说道,‘我宁愿输!”以及用“卖糕的”对“MY?GOD”的搞笑音译。

三、不足之处

当然,作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一部作品,或者说求全责备的话,我个人认为,还有些美中不足。主要表现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过于追求理想化倾向,导致有些人物性格不够鲜明、真实,如江东南、张弛之、陈瀚等人的特点似乎十分相近,即都多情重义、才华横溢(特别是文学,包括沈守道)。他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好像成天无事可做,纯粹为追求爱情到处跑。另外,情节推进上略显缓慢,因为抒情性过浓,叙事的节奏不够快,小说第一卷临近结束才把实质性的家族冲突(沈守道为什么不能爱轩辕宁雅,七大华族之间的关系;司徒敏佳的情感和身世之谜)略有暗示。我想这对于网络阅读的效果势必产生消极影响,也许有些读者会耐不住性子看下去,进而影响小说的点击率。或许作者本来构思的内容宏大,故意设置悬念,拖延揭示谜底,以吸引读者不断的读下去,但我觉得在保证作品艺术水准的前提下,宁可让情节行进速度快点。

以上只是初读作品的肤浅体会,仅作一家之言,真心期待其后的小说会越写越好,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达(1972-),男,汉族,河南淮滨人,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信仰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不灭的信仰
信仰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