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2013-04-29 01:12郭佳
商·财会 2013年9期
关键词:业绩评价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

郭佳

摘要: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本文根据其研究方向的不同粗劣的将之分为三大部分:公司治理影响因素研究、公司治理后果研究和公司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并针对研究现状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文献和观点分别进行评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业绩评价

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的代表和主力军,其公司治理水平不仅决定着自身的命运,也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笔者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公司治理影响因素研究、公司治理后果研究和公司治理绩效评价研究,并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文献和观点进行评述。

一、公司治理影响因素研究评述

股权结构作为上市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erle和Means(1932)指出,当经理人员只拥有很少股权且股东很分散不能按价值最大化原则行事时,公司资源可能被调度来最大化经理人员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Demsetz(1983)、Fama和Jensen(1983)则发现了经理人员大量持股的成本抵消效应。石劲磊(2003)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两个角度论证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进而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 提出建立一个股权相对集中又有一定制衡、国家股逐渐退出、对非公共产品领域上市公司控制的新型股权结构的股权改革思路。

国内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持两种对立观点。一种是积极监督假说,即机构投资者通过“用手投票”的主动方式监督公司管理层。Shleifer & Vishny(1997)认为大投资者有动机和能力监督公司管理层改善公司治理。这一假说得到许多经验证据的支持(Smith,1996;Carleton et.al,1998)。高雷、张杰(2008)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另一种是被动投票假说,即机构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被动地应对公司的治理问题而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是有成本的,如信息搜寻成本、潜在流动性成本(Noe,2002)和“搭便车”问题(Admatietal1,1994)。机构投资在参与公司治理时 会在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衡量。如果监督成本较大,机构投资者只会被动的参与公司治理,该假说也得到了一些经验文献的支持(Grinstein& Michaely,2005)。

公司治理问题的社会化要求其不仅局限于公司内部的监督与控制,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借助于媒体传播的新闻舆论是公司治理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学者对媒体的公司治理角色普遍抱乐观态度。Dyck& Zingales(2004)报告说媒体能有效降低控制权的私人收益。Miller(2006)的研究表明媒体在揭示会计丑闻的过程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Dyck,et al(2008)进一步发现媒体曝光能够促使企业改正侵害外部投资者权益的行为。李培功、沈艺峰(2010)研究了媒体在完善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表明随着媒体负面报道的增加,上市公司改正违规行为的概率也随之提高;媒体的性质、报道方式以及报道手法等也会对企业改正违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媒体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引起行政机构的介入实现的。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媒体监督在中国只具有发现功能,并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实质影响(贺建刚等,2008) 。

还有学者研究独立董事(于东志、王化成2003)、高管薪酬(詹姆斯莫里斯2006)、股利政策、监事会、外部审计、政府行为等因素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二、公司治理后果研究评述

对上市公司治理所带来的结果,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尤其在上市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投资者保护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公司治理溢价等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公司治理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影响。Beasley(1996)发现,非舞弊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显著高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但是审计委员会并不会显著影响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他们还发现,随着外部董事在公司所有权及外部董事任期的提高,外部董事在其他公司拥有的董事身份数量的下降,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也下降。并且董事会规模越大,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也提高,这与Jensen(1993)的观点一致。其他学者还研究了公司治理中审计委员会的构成和独立性、经理薪酬、董事会、股权结构等因素对财务舞弊、自愿信息披露以及信息披露及时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ohnson and Ryan2003,Jensen1986,王跃堂2003)。

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即公司治理溢价问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问题。Klapper和Lover(2002) 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与公司市场价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白重恩等(2005)归纳出一系列变量来描述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具体实践,基于这些变量编制了一个可反映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综合指标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治理水平高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也高。郝臣(2011)在界定公司治理溢价的基础上,基于Fama一French 三因子定价模型检验出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公司治理溢价并从公司治理价值相关性的视角解释了治理溢价的存在原因,最终得出公司治理溢价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资本市场的效率的结论。

三、 公司治理绩效评价研究评述

对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全球对上市公司治理关注和重视的不断加强,此项研究不断推向新的发展。国际上许多著名机构都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由独立的第三方开展公司治理评价已经成为发达市场经济中的惯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是1998 年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s) 创立的公司治理服务系统;1999 年欧洲戴米诺推出了自己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2000年亚洲里昂证券推出了公司治理评价系统;2001年之后,非商业性机构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如世界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日本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等。我国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在《中国公司治理准则》和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于2003年推出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和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之后连续发布年度《公司治理评价报告》和上市公司治理100佳企业名单,有效推动了我国公司治理评价研究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围绕上市公司治理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相比于国外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国内学者应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国在制度、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及独立开展研究时务必注意结合我国实际。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在以下方面应加强研究:(1)更深入的开展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努力寻求更合适的公司治理股价指数。(2)公司治理风险研究。(3)对公司治理溢价形成机理的研究。(4)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研究。(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培功,沈艺峰. 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4).

[2]于忠泊,田高良,齐保垒,张皓.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管理世界,2011(9).

猜你喜欢
业绩评价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民营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探讨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