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工科学生党支部科学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013-04-29 00:48莫长庆
理论观察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路径分析高校

莫长庆

[摘 要]在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与创新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学生党员教育以及夯实其他基层学生管理部门建设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理工科学生受专业教学环境、人文素质培养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其思想觉悟、党员意识都比较薄弱,党支部的建设也存在组织凝聚力不强、活动缺乏亮点等问题。现基于高校理工科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分析,探讨学生党支部科学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科学化建设;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119 — 02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意义

1.党支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党支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都围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政治教育等内容开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旨在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并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表率作用树立典型,促进广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基础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因此,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党建带团建,不仅能落实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更是有效发挥其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战场”的作用。

2.党支部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集中营

党支部是组织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层单位,它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凝聚力、党员结构以及党员教育实效等问题。高校应依托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的“引领”作用。

3.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层堡垒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1〕学生党支部是推动高校各基层组织和职能部门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带领团结广大学生贯彻党的理论方针、落实党的工作任务的基层堡垒。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助于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理工科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分析

1.认同感淡化:党支部群众基础不扎实

大学生对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认同感是党支部群众基础的重要体现。目前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存在党员对党支部的归属感不强、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普通学生不关注党支部建设以及对党员形象的认可度降低等现象。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不强,学生党建工作经验不足。目前多数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书记都由辅导员兼任,但是多数辅导员忙于琐碎的学生管理工作,其落实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责任心不强,部分辅导员又缺乏学生党建工作经历,所以党支部建设成效较低。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由学校各职能部门或者班级承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理工科学生注重实践,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的课余文化活动,但是参与党支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引导作用不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标杆作用也逐渐被弱化。

2.“选苗”标准固化:党员发展机制不完善

党员发展是基层学生党支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时往往以学生的成绩排名、学生干部经历、英语四六级成绩以及平均学分绩点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内容。为了优化党员结构和保持各专业之间党员发展数量的平衡性,党支部还经常按照专业分配名额的方式吸收党员,使学生形成“轮流入党”和“排队入党”等不思进取的心理。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入党后对党员发展程序等党务工作不熟悉,党员意识模糊,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3.重学术轻思想:党员思想建设成效不突出

在专业课学习之余,多数理工科学生都在实验室做实验或者跟随老师到野外进行实习调研,教学活动中缺乏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等理论教育的渠道和载体。同时,党支部除了组织党校培训和上级党组织下达的相关活动之外,党员的后续理论教育不足,保先教育不到位,思想建设缺乏活力,所以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低,普遍存在“重学术轻思想”的观念。

4.模式惯性:党支部素质拓展活动缺乏创新

理工科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存在 “模式惯性”主要体现在:一,活动内容固化。党支部的常见活动有积极分子入党前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党员发展大会等,但此类活动理论性较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空间较小,理工科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其二,活动形式固化。由于高校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和特殊性,党支部难以组织诸如校外党团结对共建、参观考察党员教育基地等交流实践活动,许多素质拓展活动只能在校内或者室内进行。总之,党支部的活动都是围绕“三会一课”开展,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载体匮乏,成效不佳。

三、理工科学生党支部科学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优化组织环境改善党支部的硬条件

1.完善机构设置,提高支部管理成效。2010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2〕所以高校应高度重视党支部组织机构的科学设置。首先,科学设置党支部,把党支部工作延伸到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应当按照专业或年级进行设置,确保党支部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在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中也应当成立年级或班级学生党支部,科学落实低年级学生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其次,做好党小组建设工作,明确党小组的工作职责。对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成立党小组,明确分工,将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分配到各党小组中,提高工作实效。

2.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建工作能力。首先,选拔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学生党建工作经历的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并不定期地组织专项学习培训,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其切实履行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其次,加强培养其他支部委员以及党小组组长等学生党员骨干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作为连接辅导员和普通学生党员之间的纽带作用。再次,落实班子“帮扶”工作制度,实现一个支部书记带好几个支部委员,一个支部委员带好几个党小组,几个党小组带好全体支部党员的工作联动机制,营造出辅导员管学生和学生管学生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党支部的软实力

1.重视人文教育,提高党员意识。人文教育包括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人类意识教育和精神修养教育四个方面,高校加强学生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理工科学生“重学术轻思想”的特点更要求党支部应当从积极分子培养阶段开始认真做好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着力抓好党员发展与党员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形势政策、理想信念等思想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党员的自我认同感,提高普通学生对党员的认同,增强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念。

2.培育党支部“组织文化”,建设党员精神家园。党支部既是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形组织”,也是培养党员自我认同感,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的“无形组织”。党支部可以依托民主生活会、党员评先评优、先进党支部创建等活动培育党支部的“组织文化”,明确奋斗目标,树立共同愿景,激发党员集体奋发向上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党员在党支部中的归属感,也增强学生群体对党支部建设的认同感,最终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员心目中的精神家园,让广大学生及学生党员在党支部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感受到集体的荣誉,进而增强党员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制度化管理推动党支部协同发展

1.健全党员发展及教育制度,有效保证党员质量。严格把关党员发展的考核标准和完善党员后续教育制度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理工科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弱,党支部在确定党员发展考察标准时,除了以学生的成绩排名、学生干部经历、英语四六级成绩以及平均学分绩点等可量化的因素为标准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思想表现以及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等。其次,在党员后续保先教育中,结合理工科学生政治意识比较淡薄的特点,党支部在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完善党员管理监督机制,建立防腐保先机制,做好党员廉洁教育,强化党员的防腐防腐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2.完善组织生活管理制度,提高党支部交流学习氛围。因为理工科学生参加理论性的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党支部应不断完善组织生活管理制度,确保组织生活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党员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把“竞争”机制和“立项”机制引入组织生活,并对组织生活的新意和成效等指标予以考核,给予相应专项经费支持,营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广泛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3〕

(四)拓展实践载体强化党支部育人功能

1.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党支部品牌活动。理工科学生所学知识专业性较强,党支部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交流会、承办学院新生专业介绍、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不断塑造党支部的品牌活动,也促进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加深对党支部建设状况的了解,进而扎实党支部及党员的群众基础。

2.深入结对共建,拓宽党员教育渠道。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旨在充分利用党支部外部条件下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对支部党员进行积极有效的影响,增长党员的见识和视野,也进一步丰富党支部的教育实践活动。理工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很强,党支部的结对共建活动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高校加强做好校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的互动机制,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4〕同时,支持和鼓励基层党支部组织校外扶贫救弱、爱心捐赠以及各类知识宣讲活动等,培养学生党员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感恩意识,践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搭建新媒体交流平台,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号召力。开展“网络党建”,拓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阵地,使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不断简化,从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5〕党支部可以通过搭建QQ群,博客、微博以及飞信群等新媒体交流平台,并将支部党员发展、党员教育以及支部活动等信息进行网络共享、网络管理,为支部的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科学渠道。

〔参 考 文 献〕

〔1〕编写组编著.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43-51.

〔2〕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J〕.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12).

〔3〕李书娟.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J〕.德育,2010,(02).

〔4〕樊敏,朱张军.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探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02).

〔5〕 殷占兵.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平台建设探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11,(0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路径分析高校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组织生活研究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