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阳
【关键词】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57-02
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并在一线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诸多大胆的改革,出现了诸如“作文合作学习”“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等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方面也丰富了教师的作文教学经验。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作文还是一个最令他们感到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可谓其真实写照。一些学生甚至对作文课产生了厌烦、恐惧、抗拒心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常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指导作文,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一、作文教学问题探因
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分析,笔者试从教与学双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找作文教学的问题之源。
(一)学生因素
1.缺乏写作兴趣。“见了作文就头疼”是学生比较普遍的心理状态。每当教师进入课堂宣布写作文的时候,学生总是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这种态度严重影响学生写作的效果。
2.缺乏生活素材。学生不喜欢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就必须从生活中索取素材。然而对于现在的初中生而言,他们熟悉的素材无非是校园、家庭和极少的社会生活经历。缺失了生活的素材,学生能写的东西很少,来来去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和几件事。比如写挫折话题,学生会套用司马迁遭遇宫刑这一重大挫折,写坚持、奋斗话题时,学生将这个例子照用不误,可谓“以不变应万变”。文学是生活的艺术,没有生活素材,没有对自身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肤浅、空洞,缺少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3.阅读量少,语言贫乏。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文章的内容必须通过语言这一物质形式来体现。学生阅读量越大,积累的词汇越多,语言就越丰富、流畅、优美,用这样的语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越令人赏心悦目。但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少,知识面窄,所以写作时往往语言贫乏,词不达意。
(二)教师因素
1.缺乏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多数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作文教学最费时费力,却又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平均分大多在44~46分之间,分数差距不大。因此,教师们便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上。考试的功利性使许多教师不愿意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作文训练上,缺少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2.作文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作文课只注重结果,教师对于学生写作之前的感受、想法不甚了解,对于写作过程的启发、鼓励不予重视,对于学生写完后的感受更是不闻不问。以一节常规的作文教学课为例,教师通常在课前5~10分钟提出作文限制性要求并做写前指导,余下的时间便由学生自由支配独立完成习作练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讨论,课堂气氛单调严肃,教师的写前指导有时甚至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展开,而写后又由于缺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环节,作文教学往往是纸上谈兵。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单一,这样的写作课,学生越上越没有兴趣,效果自然不佳。
3.忽视评价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前讲解,二是指导训练,三是评价修改。大多数教师只重视前两个方面,而忽视了评价修改的重要性。由于工作量大,很多教师评改作文时,只是给出一个分数,或者惯用笼统、空泛、千人一面的评语,不能做到详细、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指出学生作文的问题和闪光点,致使评改流于形式。大多数教师在作文讲评时习惯采用集体讲评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毫无主体地位可言。集体讲评虽然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指出班级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个别问题,忽视了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助长其应付写作的心理。
二、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让他们写作时有米下锅。学生有切身感受,才能有话可说,产生由衷的表达愿望。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形式,使学生对写作训练始终保持新鲜感,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其思维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如组织读书角、文学社,举办手抄报比赛活动等,这类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都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必须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同作文一样,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应从激发兴趣开始。笔者尝试如下几种激趣方法,效果不错。一是故事激趣法。教师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充满趣味、富有冒险精神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戛然而止,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课后去阅读原著,如《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二是课文引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家的代表作及相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比如在讲授课文《出师表》《隆中对》时,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空城计、诸葛亮巧借东风等故事,激发学生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兴趣,引导他们去阅读《三国演义》。三是榜样激励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也可以以身边的榜样为例,从爱好阅读的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成绩的角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写作的自信。
(三)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常收听广播,观看《百家论坛》《今日说法》《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电视节目,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拓宽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如五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带母亲上班的陈斌强老师;守护“炕头课堂”十四载,却分文未取的高淑珍老师;为救学生而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感人的事迹,散发着正义与人性的光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好素材。
(四)重视作文评改
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讲评时,要注意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对学生创作的优秀文章或作文中的精彩片段,可以拿来读给学生听,边读边带领学生赏析。朗读赏析学生的作品,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对作文评改的方法了然于心,使之在评价他人作文的同时对作文训练多一种视角,多一份思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改,与教师的单向评价一道形成多元互动评价,有利于促使学生及时反思并改进自身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总之,只要教师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作文教学中的难题,勇于发现、善于发现教与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作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那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文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