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万斌
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能抓住关键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预设引领性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
一、提问的技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跃跃欲试,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演示把一张薄纸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纸的厚度为0.01毫米,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有电线杆那么高,有的认为有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要高将近5倍!”学生将信将疑中,教师及时引入课题:“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就会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问题情境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大家自然进入了学习活动。
对于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可以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抓住本质。如,教学“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想一下,车轮如果做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结果会怎样呢?(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条件?这些设问不仅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暗示,而且也向学生透露出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的处理,可以促使学生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
在复习课上,设计层次分明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中,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本章中你学过的三角函数有哪些?(2)这些三角函数的值随着角度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3)请探索一下,这些三角函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是如何探索的?(4)你能用什么方法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举例说明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如何测量一座楼的高度?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教师通过层次分明的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要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提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问题不宜过大。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题”,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问题要有价值。很多课堂上,教师还是习惯于随口提问,如:这道题是不是一次函数题?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过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有提问的必要。如果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那么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我们要经常反思:我的提问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
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要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疑问,形成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教师的“问”激发学生的“问”,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由“问”引发出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吸引力。
“问”要有法,而无定法。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运用。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 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