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机会均等问题的思考

2013-04-29 00:44赵光西
北方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机会均等经济社会思考

赵光西

摘 要: 机会均等是社会公平的标志,是任何政府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劳动力价格双轨制等原因造成机会非均等问题凸显。因此,积极实施机会均等和充分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效率等措施实现机会均等,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社会 机会均等 问题 思考

机会均等是指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社会提供的种种机会,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自由择业、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权利,自由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种种优惠、机遇等。它是社会公平的标志,是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内生动力,是任何政府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如何实现经济主体机会均等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均等问题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大、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基础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机会非均等化问题越发凸显,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逐渐增多,权益处处被侵犯事件屡屡发生,社会上各种“权利资本化”、“内部人控制”、“行政性行业垄断”、“黑幕交易”、“公开合谋”等有悖机会均等的行为处处显现,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住房等不公平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不公平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引发社会的激烈动荡。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均等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社会保障覆盖率总体偏低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到2012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覆盖率分别达到了42.67%、67.95%;37.18%、38.10%;98.1%。另据统计,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占农村人口的7.78%。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522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899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5445万人。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9899万人,其中2142.5万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340.9万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45.9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数据显示除新农合覆盖率98.1%较高外,其余覆盖率总体偏低。因此,社会公平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国民收入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没有得到根本扭转,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3.1倍。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投入不均衡、师资配置不科学、教师待遇不公平等教育资源不合理随处可见。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致使配置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等资源不公问题引发众多社会矛盾。某些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高福利使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同时,政府过多不必要干预市场和行政管制以及对大量资源配置的控制,如利率管制、土地批租、基础设施建设垄断以及许多行政审批等,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可见,经济发展过程中因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诱发的机会非均等在短期难以消除。

(三)经济发展不均衡

目前大多东部省份人均GDP已跨过或正在跨过一万美元门槛,而西部省份则存在明显差距,有些省份人均GDP仍保持在4000美元以下,如贵州、甘肃、云南、西藏等,远低于2012年全国人均GDP约6200美元的平均水平。许多省份仍然停留在资源输出型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除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差别外,还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方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同地域的发展策略等因素有关。GDP的高速增长与普通民众收益的增加并不匹配,少数富人占取绝大多数资源和资本,它不仅存在于城乡发展的二元化、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更为明显地体现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导致的贫富悬殊,导致社会整体机会非均等问题更加严重。

(四)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价格的双轨制

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充分体现了同劳同酬。理论上,相近岗位、同等素质的劳动者,在同一区域,收入水平相等或者接近。然而现实上并非如此,且差距很大。这实质就是劳动力价格的双轨制,即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两种劳动力价格,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价格的不公平性势必带来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使收入差距加大,是制约机会均等的主要推手。

(五)政府职能缺失或错位

政府职能缺失或错位是说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干预过多;应由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作用“缺位”或“不到位”,由此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信用缺失、价格体系扭曲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力度不够、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人们反映比较突出的食品安全、中小企业融资难、“三公消费”与少数领导干部腐败、弱势群体权益得不到保障、对弱者的就助、对垄断的遏制、对收入的调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关。说明政府在维护起点的公平、权利平等;维护过程、规则的公平;机会均等;维护结果的公平、收入与贡献相符的职能方面问题多多。

三、实现社会机会均等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积极实施机会均等和充分就业政策

1.政府要为公民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包括:①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可以通过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公共产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②促进资源合理流动。通过激励、约束等机制积极引导和合理配置,提供就业信息,实行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等。③消除各种妨碍社会成员平等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消除就业歧视,创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使生产要素能够在地区、城乡和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教育政策,提供义务初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实行专门的培训计划。人们受教育与训练程度的差别,会造成收入差距,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从而达到收入均等,要加大义务教育保障力度,实施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扶贫助学体系,完善各类教育困难群体资助帮困保障机制,落实和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研究制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激励政策,提高教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加强实习培训基地建设。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根据市场需求着力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研究制定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社会力量服务教育领域的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3.促进财产占有的机会均等。财产占有不均等,必然会带来收入的不均等。对此,应采取一下措施:(1)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体系,规范市场经济关系和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先富起来的人多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或扶贫济困等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3)政府要尽量减少或取缔不必要的对市场经济活动的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将政府掌握过多的那一部分资源还给市场,降低权力寻租的可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4)积极探索在垄断行业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加快推进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价格;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减轻其生活负担,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衔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把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作为社保制度建设的优先目标;要以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三)强化税收调节功能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比较窄,为了更好地发挥消费税对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调节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税收制度,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征收遗产税、赠与税和奢侈品消费税等。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此外,还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经济增长惠及更多的人群,特别是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着力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放手让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还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要素合理流动。要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做到权责一致,防止出现行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现象。要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从而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真正成为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制定者,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护者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经济发展中日益增大的地区差距,国家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发展战略。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被拉开的发展差距逐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这对缩小收入差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预期效果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政府应动用更多的资源支持中西部企业的经济重组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优质增长,采取更多措施,打造一个更公平和包容的社会。有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全社会的机会均等。

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机会非均等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降低机会非均等问题发生的概率,构建一个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确保经济健康平稳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2013-2-22.

[2]审计署.公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DB/OL】.人民网-财经频道.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08-02.

[3]盘点习近平经典语录.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D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 ,2013-03-18.

[4]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R】. 2013.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机会均等经济社会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收入不均等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简单随机抽样”的教学案例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