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的旅游协同创新分析与系统构建

2013-04-29 20:32白翠玲和文征王红宝
经济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投入知识共享协同创新

白翠玲 和文征 王红宝

摘要:旅游协同创新是促进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河北省旅游协同创新的分析,河北省旅游协同程度低,创新能力弱。构建基于资源、知识共享、旅游企业共生互长的旅游协同创新网络,阐释各个创新主体的角色,明确协同创新系统中的知识传递,是提高旅游协同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

关键词:旅游协同;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6-0092-05

一、引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旅游竞争力报告》里显示,在14个被称为竞争力“支柱”的二级指标中,目前中国都没有能够进入前三甲,较低的旅游创新水平,尤其是协同创新是其主要制约因素。旅游业通过相互协作,整合资源,是实现其行业地位上升、行业利润上涨的必然选择。

2013年2月18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正式发布,表明旅游成为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创新关乎旅游产业生命和国民旅游生活质量。旅游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发展,协作创新至关重要[1]。但中国旅游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国际地位低下,根源是“集体创新动力缺失”所致[2]。造成这种情况源于两点:第一,旅游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低,均维持在3%左右[3],导致动力不足;第二,中国旅游企业创新人才短缺,两者导致中国旅游企业的原创新能力以及对国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的二次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旅游企业应以价值创新为契机,不断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3]。

二、旅游协同创新的特殊性

1965年,Ansoff在《Corporate Strateg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协同的概念[2]。指出协同的基础是资源共享,通过协同主体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实现价值创造,企业内部的协同创造尤为重要。哈肯协同学认为,协同系统是由大量子系统组成,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入一种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是一种非线性的质的变化,而不是量的积累。但是对于旅游协同创新研究,具有其行业的特殊性。

(一)旅游业的高关联性使协同创新成为必然

旅游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关联性极强的行业。旅游活动链条上的节点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严重影响旅游活动资源效率的发挥。从系统的角度来讲,包括行业内系统和行业外系统。行业内系统包括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子系统。行业外部系统包括政策、研发和与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形成的交叉协作系统。协同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可见,协同创新是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节点的不二选择。

(二)旅游业技术含量低,非技术创新成为其主要形式

高投入、高风险、回报收益期长,成为目前旅游业发展中的障碍。打破固有的发展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同时,旅游业始终摆脱不了技术含量低、过多依赖于资源、劳动力和资产投入等问题。技术含量低导致技术创新难以实现,减弱对于生产要素的过渡依赖,非技术性创新成为旅游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和必然选择。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看,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在旅游协同创新中,技术创新包括旅游产品的协同创新、旅游线路的协同创新,非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具体操作层面主要包括旅游从业技能和旅游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创新,组织层面是指产业横向或纵向协同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创新。

(三)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使旅游者成为创新的动力源泉之一

因为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决定了旅游者与旅游企业员工一样是创新的主体。旅游者的参与协同创新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针对性。这是一个在旅游企业的引导下,针对其特定的现象或者不足,旅游者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协同创新活动将旅游者的知识与旅游企业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发挥更大的效力。其中现实旅游者由于其对旅游企业的信息掌握更多、更精确,对旅游企业的协同创新有更明确的作用。潜在旅游者可以通过对旅游企业的认知和评价,来帮助企业在旅游形象以及旅游知名度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

三、基于投入—产出的河北省旅游协同创新分析

旅游协同创新,协同是基础,创新是结果。协同程度可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投入产出方法由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于1936年提出,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一种结构分析方法,在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时,需要计算投入产出表的各种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旅游投入产出分析主要考察旅游业的投入来源、产出使用去向以及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①。

(一)带动性强,对劳动力要素依赖很高,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不够

2007年河北省旅游业的总投入为182 300万元,其中中间投入为136 725.02万元,增加值为45 575万元。旅游业的中间投入率高,比例为75%,说明河北省旅游行业增加值率低,但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强,即河北省旅游业属于“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产业。在初始投入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分别占88.8%、2.6%、3.2%、5.4%,说明河北省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征突出,对劳动力要素依赖度很高,与其他要素的协同不够。

(二)与吃、住、行方面关联度高,协同程度高

一般使用直接消耗系数分析某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产业的关系。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产品(或产业)的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社会各种部门产品(产业)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河北省投入产出表中144个部门中涉及旅游的共有51个部门,占比35.4%,全国投入产出表中135个部门,82个与旅游部门关联,占比60.7%,从中可以看出河北省旅游业与全国旅游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通过表1的对比发现,对于直接消耗系数而言,河北省的住宿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餐饮业、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排名靠前;河北旅游业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等方面关联度高,消耗水平大,协同程度高;而与购物、娱乐等方面关联度较低,且低于全国水平,协同程度低。

(三)对第二产业依赖性强,协同程度大

一般使用完全消耗系数分析某产业的完全后向关联产业关系。完全消耗系数是生产过程的最终产出与完全消耗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如表2所示,河北省旅游业消耗系数表明对第二产业能耗较大,依赖较强,表明两个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密切,协同性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耗较小,表明它们之间技术经济联系不密切,协同性弱。

(四)河北省旅游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小,与整体经济环境协同弱

产业影响力反映了产业最终产品的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河北省旅游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998 828(参见表3),影响力系数小于1,说明河北省旅游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下,在144个部门中影响力系数排名87,处于中下水平,表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较弱,应该继续加强。

(五)河北省旅游业受国民经济拉动力弱,服务创新须加强

产业感应度反映一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能力或程度。河北省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358 272,数值小于1也低于全国水平(参见表3),在144个部门感应度系数排名133,排名非常靠后,说明河北旅游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受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整体上看目前河北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程度不高,尚未进入旅游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应继续强化旅游服务创新,加大旅游业的扶持力度。

(六)综合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投入要素的角度来讲,河北省旅游要素协同程度低,结构不平衡;从行业内部来讲,河北省旅游行业内部与吃、住、行方面关联度高,协同程度高,但与购物、娱乐等方面维持较低关联度水平,协同度低;从产业角度来讲,对于资源消耗性的第二产业依赖性强,对第三产业以及基础性的第一产业依赖性低;从国民经济的角度来讲,河北省旅游对社会推动力小,与整体经济环境协同弱;受国民经济拉动力弱,服务创新必须加强。

四、旅游协同创新系统构建

可见,无论从生产要素、产业还是国民经济等方面,河北省旅游协同程度较低,创新能力不强。有鉴于此,需构建基于旅游协同创新的网络,提高协同程度,增强其创新能力。

(一)旅游协同创新系统

旅游协同创新系统通过紧密的协同创新纽带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主体在这个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旅游创新系统由系统创新节点、节点之间关系或纽带、以及资源和知识的互动共享以及网点组成。这个系统依赖于创新系统中不同的创新主体(旅游者、旅游企业、高校等)的协同交互作用,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如图1所示。

这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的目标是通过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实现系统的价值创造。这个系统协同创新的基础在于企业和区域之间在资源方面的稀缺性和功能方面的互补性和共生性。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旅游市场与旅游资源之间的供求关系使这个系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更为重要的是知识流的存在,使创新活动在整个系统不断整合中由无序向有序发展。

1. 旅游企业内部的协同创新。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来讲,内部的协同可以提高其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企业学习效应,解决工作中的困惑或难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创新。

2. 基于区域集群的旅游协同创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指区域内各旅游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和共生、自成一体、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是“一体化”运作的区域旅游发展方式[3]。更多区域协同创新是以目的地为基础的,该种协同创新模式是以旅游者价值为中心,以旅游核心资源为基础,以景区与其他产业部门协同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以信息关系为纽带,网络结构相对松散的协同创新模式[3]。

基于区域集群的旅游协同创新,旅游者价值是其协同创新的中心,通过共享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共享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让游客获得完美的体验和整体的感受是协同创新的目的。各个资源依托型的企业和非企业机构,乃至旅游者都是创新主体,创新主体的异质性相对较弱。通过政府构建的协同创新平台,当公共平台的辐射范围很大,强度很高,显性知识的传递则会非常迅速,信息的承载量大。但信息的异质性相对较弱,信息结构不完整,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中介机构所提供的异质性信息成为平衡信息结构的重要来源。

3. 基于产业链的旅游异地协同创新。基于产业链的旅游协同创新模式认为,价值链是其协同创新的核心。该模式是以企业利润为中心,以市场为基础,以企业市场化运作为主导,以垂直一体化基础上的物质联系为纽带,结构相对紧密的市场型协同创新模式。

基于产业链的旅游异地协同创新,各个旅游企业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起稳定的关系,该种模式所建立起来的网络结构是相对紧密的。获得利润是协同创新的目的,垂直型的内部关系决定了其内部关系属于任务导向性的。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成为该模式中信息传递和知识流动的平台。当个别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稳定,互动频率高、信任程度高时,他们之间的隐性知识的传递就显得有效,但这种隐性知识的传递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单调性和片面性,信息接触点少,直接影响了创新效率的提升。这时,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非企业机构所提供的显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结构不完善的缺憾。

(二)旅游协同创新主体

旅游服务协同创新贯穿于以上各个方面。每个主体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角色不用,作用也不一。在这个系统中,旅游创新主体包括政府、旅游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他社会中介机构、旅游者等。

1. 政府。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经济拉动作用和溢出效应。但河北省旅游业与政府协同程度欠佳。所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尤为关键。

政府在旅游企业协同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度的支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提供,交流平台的构建以及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尤其是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创新系统来讲,影响很大,在旅游目的地的协同创新中作用尤甚。首先,政策、制度的支持和设施的建设优化可以创新软硬环境,奠定协同创新的基础,尤其是在相邻区域的协同创新中,行政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仍然存在障碍,导致协同创新不能实现。其次,构建交流平台,如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整合区域旅游信息,实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节约企业沟通成本的同时,促进企业运营模式的变化,促进整个行业的协同创新。最后,当行业遇到难题,尤其是技术性难题,不能通过自身解决时,需要研发机构给与支持和帮助,政府的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政府在整个协同创新系统中资金、知识和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的输入,促使整个系统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前两者奠定了区域旅游协同的基础,最终促进创新;后者是创新的动力来源,是新知识产生的摇篮。

2. 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包括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业等。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作为旅游活动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占基础的安全服务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比重较大,与河北省旅游业协同程度高,但在购物和娱乐方面程度很低。因此,除了注重在管理、组织方面的协同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形象的协同创新,以及在旅游购物商品设计、旅游娱乐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单个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较多,而整个链条的旅游市场、旅游线路和旅游组织等方面的创新较少。旅游企业创新需要知识积累以及知识共享才能保证创新动力。因此,企业员工、旅游者以及各种团队沟通渠道的建设有助于各个层面的交流,使知识形成点—线—面的逐级扩散[4]。

3. 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社会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是对政府和企业创新的有效补充,应顺应协作创新主体的不同要求,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提供智力支持,达成与创新主体的协作,促进合作平台上信息、知识等资源的共享。

(三)旅游协同创新的知识传递

旅游企业是协同创新中知识源泉和动力来源,信息网络为协作创新提供流动渠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其知识提供有效的补充。在旅游协同创新中,有效的协同有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互动。因此旅游企业间的纵横双向联系和协同,以及依附这种联系的知识流动是构成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才能建设起富于创新的旅游产业网络和旅游创新系统[5]。

在旅游协同创新系统中,存在隐性知识的传递和显性知识的传递。隐性知识因其稀缺性而在关系紧密的主体之间流动。显性知识因其共享性而在公共平台或者一定范围内进行流动。若知识流动有效,则协同创新效果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同时,在旅游协同创新系统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区域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完善,内容丰富,形成信息有效的双向流动,协同创新较易实现;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区域之间,信息交流平台不对接,内容差异大,信息单项流动较多,协同创新实现较困难。

五、结语

从区域的角度来讲,政府在提供固定投入和优化区域内部协同创新环境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最大化协同带来的效应,弱化区域之间的界限,提高跨区域的协同创新。从行业的角度来讲,行业协同带来了知识共享,提高信息的流动效率,带来了知识交流的均等化,最终降低信息流动成本,提高行业创新水平。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内部员工的协同与外部市场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企业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旅游协同创新模型因其服务创新性而与其他服务业和制造业有所区别。在旅游协同创新中,因其价值链条组成的复杂的网络体系,使各个主体在协同创新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旅游协同创新强调共享——学习——创新的路径,这是一个螺旋式重复上升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程度取决于共享和学习的效果,经济发达、产业规模大的地区,产业分工明确,协作明显,创新活动频繁,创新效果良好,反之,效果则差。但如何界定协同创新的范围和界限,如何测量协同创新的效果,如何将这些错综复杂的系统协同创新活动进行综合分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本文分析的旅游业主要是指为社会各界提供商务、组团和散客旅游服务的行业,包括向顾客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日程安排、导游、食宿和交通等服务的部门。

参考文献:

[1]赵建强,秦巍,张海超.基于HHI模型的城市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0):56-58.

[2]袁新华.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湖南旅游发展战略分析[J].旅游学刊,2005,20(1):48-52.

[3]成思危.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9,(12):1-14.

[4]易明.关系、互动与协同创新:产业集群的治理逻辑[J].企业改革与发展.2010,(8):166-169.

[5]王君正,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73-80.

责任编辑、校对:叶金国

猜你喜欢
投入知识共享协同创新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东营市创新投入机制 发展现代林业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