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绪
摘 要:物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在实施新课改之后,它的实践性与参与性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要想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就不能让物理教学局限于教室、实验室之内,让其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物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实践;物理知识;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整个物理教学的重点。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体现物理知识对生活的服务作用。要通过课本上的概念教学,从中得出物理知识中的规律,用实验来证明这一规律的形成过程,最后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更多、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样一种实践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要想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中来,对课本上的物理知识要很好地理解、掌握。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要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不像以往那样死板教学。教师在讲解一些物理概念性知识的时候,要通过一些相关实验以及教师的演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尽量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思维创新、大胆想象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要重点讲解物理的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基本概念,绝对不能再用大量的习题来取代对概念知识的讲解。要明确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不再是解决习题,而是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要学生做习题也是为了检测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否真的理解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规律,以便能够在实践中正确、灵活地使用。其次,通过做一些习题,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要做到让学生通过做每一道习题,都能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理论的内涵,对于习题中所提及的现象、情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推理、循序渐进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整个教学的关键。
二、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1.巧妙设计课外实践活动
物理学科,其实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和诱惑力的学科,有很多物理现象都是非常神秘的。有些时候,用课堂上仅有的理论知识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物理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很有可能让学生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由于实践的题目太难,学生连续几次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就会产生挫折情绪,这样实践的最初目的也将失去其本身意义。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安排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现,并且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活动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符合物理学习的规律、尽量做到与物理教学同步。
2.通过课外实践解决身边的物理现象,提高应用能力
可以说,物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勇于思考,那么,物理的学习将会是非常轻松愉快的,并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成效。就拿冬天下雪这一现象来说,里面就包含了很多的物理问题。在下雪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玩的过程中提出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首先,“下雪时为什么不冷,而雪融化的时候会冷?”用这个问题就能很好地引入“凝固放热,融化吸热”的物理知识。其次,“在扫雪的时候,为什么会在街道上撒盐?”这又能引入“降低熔点”的知识。最后,用“下雪时候为什么高速会封路?”引出摩擦力的知识,因为下雪时,路面湿滑,会减小摩擦力,使汽车容易追尾。通过下雪这一自然现象,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三个物理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在生活中也学会了应用。
三、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在课外实践过程中,不断地熏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学习物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习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整个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坤.提高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J].物理世界,2010(05).
[2]郎永龙.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J].大观周刊,2010(01).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桑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