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语文教学课堂对话是师生或生生围绕课堂阅读教学的主题所进行的多重互动活动。“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鉴于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能与技能的要求与影视剧的编剧、导演、演员相近,因此暂时借用一下这些概念,将语文教师在课堂对话中的角色定位成三位一体,即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这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要求。
一、语文教师的备课过程就相当于编剧的工作
编剧是剧本和文字撰稿的创作者,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既可原创故事,也可对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编剧具有某方面专业知识,经广泛、深入研究,能把一定内容以剧本或稿本形式表现出来,并掌握电视特性及创作规律,善于运用视听造型来表达。编剧和导演一起研究剧本,做出修改,使其更加适合影视表现。如此看来,语文教师如果要使课堂对话顺利进行的话,就必须像编剧一样对教材的文本进行一次“编排”——课堂教学对话设计。这个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必须创设对话情境,更重要的是必须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些要求,哪一样不需要教师具备像编剧一样的素质,或者说要求更高?因此,教师的每一次备课,特别是课堂对话的备课,就是要“创作出故事、台词,主戏以及过场戏,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让学生与教师能很快地“入戏”。
例如:笔者在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在加深对词境及思想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感悟到:如果在开头选择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开头,可谓词境相同,内容相似。果然,在上课过程中,效果非常好。那浑厚的男中音,那激荡深沉的旋律,那滚滚的江水,那一一闪过的英雄人物,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词境,课堂对话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二、语文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决定了语文教师的导演身份
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已经写好了“剧本”,接着就是排演,即怎样驾驭课堂的问题了。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演员,我们的课堂对话怎样开启?师生怎样互动?课堂气氛怎样调动?生成教学怎样开与收?这些环节和过程,完全不亚于一场导演活动,这都需要语文教师有极高的整体驾驭能力。
例如:在教授《再别康桥》时,笔者就让文笔较好的两个同学将写景的每一节诗改写为散文段,再交流评价;让两个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诵本诗,并互相评价纠正;让两个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的学生分析重点诗句,同学们集体评价。从教学效果来看,完全达到了文学作品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成就了教师演员的身份
演员,是指专职演出,或在表演艺术中扮演某个角色的人物。演员和生活中的人一样,都具有能体现出自己的经历、身份、教养以至某些性格特征等个性因素的气质。作为对生活中的人的艺术概括的戏剧人物形象,应该由演员创造出来。教师在课堂对话中的角色定位,其实是教师才情气质、德能素质的重要体现,是课堂大舞台的重要角色。他有时是主角,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有时是配角,退后让学生尽情展示才情,绽放思想的光芒。
如:在教学《雨巷》时,笔者来到学生中间,先配上感伤而舒缓的小提琴曲、与学生一道舒缓而动情地朗诵《雨巷》;在探究本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时,列举了诗中的意象,让学生一起探讨丁香姑娘、雨巷等意象的特点,再共同探究本诗的主题;在结束处,笔者还安排朗诵,师生分男女诵读诠释《雨巷》一诗。师生同堂,师生一体,其乐融融,收获多多。
或许,语文教师这三位一体的身份定位有点做“秀”,但一一对照他们的职能与技能要求,倒有惊人的相似。其实,不单单是语文教师有这三位一体的身份,其他科任教师也需要这样的素质。但鉴于语文教学显著的人文性与情境性,在新课改师生互动的要求下,语文教师更适合这种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汪昌华.教学中个体差异性平等的内涵及实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2]姜智慧.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多元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3]于师号.基于角色转换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4]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5]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7).
[6]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