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

2013-04-29 19:01杨贵霞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高中历史道德

杨贵霞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进了中国历史,也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道德素养又如何呢?毒奶粉、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工业盐等食品污染让“偌大的中国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餐桌”。假冒伪劣品无孔不入,“山寨”版流行到了大街小巷。这一切都在冲击着道德的底线,我们不禁为这个国家担忧。要想使中华民族真正强大,国民素质和道德的提高迫在眉睫。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学科教育则是其突破口。我们每个学科的教师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现在,随着学校教育对道德教育反思的深入,越来越强调道德教育在全部教育中的基础性与重要性。所以,采取不同措施强化不同形式的道德教育是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取向。学校要由小学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教育。初中开展“尊师爱生文明礼貌行为”教育,用学校的广播、橱窗、黑板报、活动课等宣传工具进行实例宣传,制定相关的科学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管理的教育方式。可以说,经过小学、初中的德育教育,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已经形成。高中是道德标准的强化时期,高中生已有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但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以往形成的道德观念往往会被现实所左右。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深化学生的历史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把德育渗透其中。

历史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优秀人物、优秀事迹、优秀思想等都是我们拿来直接教育学生的典范;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历史责任感的教育都将通过学习最终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努力探索提高道德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挖掘历史学科中丰富的道德因素,通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实例,使学生在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生活、处事,做人,以达到德育的目的。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高中历史教学三维设计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的设计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出:“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道德与人格的形成。”新课程标准中还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对个人而言。学生要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二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要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要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认同性和开放性的历史意识。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设计中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和可实施性,努力运用好这个情感培养的环节。

例如:“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一课,本课内容包括四大发明和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要体现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操。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

高中历史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在人类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和一个个令人尊敬的优秀人物。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如岳飞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爱国奉献精神、民主革命者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这些鲜活的例子都是道德教育的有力典范。我们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继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更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

在教育内容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认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问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下的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因此都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封建社会的道德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其道德规范是忠君孝亲、男尊女卑等封建的伦理关系;资本主义的道德是利己主义,其道德行为表现为金钱万能、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等。这是应该予以否定和批判的。所以,在德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批判地继承,在吸收传统道德中有利于社会需要的部分的同时,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正面诱导和情感熏陶相结合

道德教育內容总是离不开历史史实,史实是直观的,但其可提取的道德价值是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教师应准确而恰当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传统美德,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同时,在历史教学中不可能像政治学科教学那样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它的育人功能往往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历史教师情感丰富、真挚的讲解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与教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俗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历史教学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书本中的文献材料、图画、地图等进行声情并茂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如在讲述日本侵华时,语言要悲愤、低沉,且要深沉有力,利用书中图片让学生产生对日寇侵略的仇恨,对当时国力衰弱的沉思,从而让学生树立振兴中华民族、发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直观教学

历史是真实的,也是过去的。如何把过去的东西再现,让学生从历史环境中去感悟历史,升华情感,不仅需要教师的教授,同时也离不开一些直观教学,如图片、表格、视频、书籍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和一些历史古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直观教学。

如在讲述文艺复兴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薄伽丘的短篇小说《绿鹅》、彼特拉克的诗歌《万籁俱寂》、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画作《西斯廷圣母》,便于使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直观感受体会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在讲述五四运动时,播放视频《我的一九一九》,可以使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深切体会当时顾维钧力争国权、学生维权示威的爱国热情和弱国无外交真理的感悟,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国努力奋斗的斗志。

(三)比较法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但前提是我们要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做客观的评价,而这种评价经常使用比较法,特别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着道德评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一是要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二是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和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历史又是当代人的财富,有我们改造现实的智慧和需要汲取的营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道德教育,既符合历史学科特点,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事做人。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明辨是非、批判继承的能力,促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实现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高中历史道德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