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勤
说课是一种新型教研活动,我教了二十多年的书,面对说课这个新生事物,刚开始还真是一头雾水。但凭着一股韧劲,坐下来,钻进去,潜心研究,多少还有一些收获:一来学习名家、前辈的真知灼见,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二来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汲取经验,充实自己;三来向年轻老师学习,提高制作课件的能力,以更丰富、先进的教学手段,把学习内容展示给学生。不管年龄多大,课堂永远年轻!
每一节成功的说课,都是匠心独运的,集中大家的智慧,更深入、透彻、细致地研读教材,掌握运用教材,真正让教材起到教学之本的作用。
同是一节课,以前自己单独备课、上课,与现在的通过说课之后再去上课,效果大不一样。由于充分考虑了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集合各位老师的优长,采用更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课堂显得更加流畅圆润、丰富立体,师生之间配合更加默契,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都能收到预期的满意效果。采用说课之后上课,学生由衷地表达感受:“老师,以前我不怎么喜欢政治课,但现在越来越喜欢了。”我知道,这得益于说课,集中大家的智慧,奉献给学生的是一道精神大餐,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不喜欢的道理。我想,为了这份喜欢,我要在说课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相比课前说课,我更喜欢课后说课。如果说课前说课可以集集体智慧、尽可能穷尽所有问题(其实是不可能的)、做好充分准备的话,那么,课后说课重在反思成功的地方和遗憾之处,以便修订、补充,不断成长,不断提高。
记得在讲《文化生活》一节课时,课堂上我引用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名篇《乡愁》,当时没有意识到什么。课后说课时,一位老师指出,这是这节课的亮点,“当这段配乐诗朗诵的音乐响起,你没有看到,学生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同行略带夸张的评价也让我眼睛一亮,心为之一动。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诗歌文学巧妙地引入课堂中,增强课堂的人文性、艺术性,减少政治课堂的枯燥性、说教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说课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即使再完备的课前说课,也不可能穷尽课堂教学的一切情况。一次在上课时,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一只小鸟从窗口飞进来,教室顿时乱成一锅粥。我一下子蒙了,不知所措,最后强行压制下来,继续上课,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有老师听课,我真的是无法驾驭课堂的。事后反思,这样处置非常不妥,突发状况的出现,正是展现教师智慧、随机应变能力的最佳时机。在课后说课中我这样分析:如果当时能暂时中断讲课,跟学生一道享受与小鸟相处的美妙时光,然后平复学生情绪,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热爱保护大自然,爱护小鸟,让小鸟再从窗口飞出去,这样做该多好啊!其他老师安慰我道:“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进步。”是的,知不足而后进步,我会不断努力,不断反思,不能仅仅停留在做一名教书匠上,要不断朝专家学者型的方向迈进,即使毕生都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也要无怨无悔地追求。
(本栏责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