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佳
如果让我自我陶醉式地说一句话,我会说:“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教育工作中迅速地成长起来了。”促使我提升的强劲动力,便是努力去充盈自己的课堂;而途径,自然就是不断地说课和做课了。
我教龄尚浅,但经过历练,前行的足迹依稀可见。我至今记得刚毕业那会儿,爱生心切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满腹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每节课都是由自己主导着课堂,讲得眉飞色舞、激情澎湃。最可笑的是,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我竟然把大学教授传授于我的文学鉴赏理论中浅显的部分,照搬到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在诗歌教学中大谈“音画美”。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而我却在课后反思时纳闷:是我口齿不清,还是学生愚钝?而今想起,真是羞愧万分。
初出茅庐,虽说我也潜心钻研教材,可这闭门造车终非良策,其间闹出的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真是不胜枚举。所幸学校领导细心栽培。我工作的头三年,经常有年级导师、学校领导乃至区里的教研员莅临指导。于是,说课、做课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
前辈和名师的评点,让我在挫败中找到了出路,这挥洒汗水艰辛奋斗的三年,让我深刻领会到说课和做课的功效之深。
有人觉得说课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说课过程中教师所要口头表述的具体课题的教学目标、方法等内容,无异于宣读自己撰写的教学设计,似乎毫无新意。其实不然,就我个人而言,以前总是认定备课就是安排知识点与课堂时间的衔接,安排重点难点和讲解方法的串联,完成这两项任务,也就大功告成了。看似挺合理,因为这种情况下既安排好了课堂进程,又落实了教材。几次碰壁后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缺少了对教学意图及其理论依据的进一步探究,这往往切断了教师由知识点植入方式引发的思考,降低了教学的效率,也阻碍了教师技能的拓展。
说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用清晰的语言,向听众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的教法及初衷。只有做到对自己所备课时的每一个环节了如指掌,甚至对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图心中有数,我们才能娓娓道来。更难得的是,授课之前的说课,可借助同行面前的条分缕析,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我就不乏在课前说课过程中灵光一闪的体会;做课之后的说课,可以让听课教师更加准确地判定课时环节的设置是否得当,从而有所评价或建议,那些能推动我改进教法的评论意见就更加数不胜数了。
做课的妙处就更大了。没有真枪实弹的演练,怎能练就教师的气定神闲?教学设计就好比一个剧本,日常的授课顶多只能算是一场场练功房里的排练。只有到了公开做课那会儿,才迎来了舞台上展现真功夫的契机。创设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本事,而能否胸有成竹地呈现出来,是对教师诸如胆略、语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技能的综合考验。只有在做课的炼炉里久经历练,才能练就教师综合素养的炉火纯青。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想要在教育舞台上大显身手,又怎能错过说课、做课这两股“好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