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霞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滴画方法,教师创编了简短易记的儿歌,这些做法值得肯定。不过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斟酌。
一、主次目标要分清
原方案制定了三个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通过观察颜料的晕染和教师的示范,知道滴画‘花朵时要找空白处”值得推敲。在我看来,该活动的技能目标重点应放在“幼儿初步掌握滴画的方法上”,而不应放在“知道滴画‘花朵时要找空白处”上。因为后者可以包含在滴画的方法中。建议整个活动目标可调整为:(1)认识藤黄、大红、钴蓝三种颜料。(2)初步掌握滴画“花朵”的方法。(3)感知颜料在宣纸上晕染的过程,体验玩色的乐趣,喜欢参与玩色游戏。
二、教学环节要清晰
原方案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但在“引导幼儿学习滴画方法”这一小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幼儿感知颜料的晕染现象与学习滴画方法混在一起了,影响了幼儿的理解。建议将这一环节调整为:(1)介绍作画材料。(2)引导幼儿了解颜料在宣纸上的晕染现象。(3)引导幼儿学习滴画方法。这样有序进行,各个击破,幼儿学起来就会明确、轻松,教学目标也易于实现。
三、教学过程要有趣
在“引导幼儿学习滴画方法”这一环节里,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观察颜料在宣纸上晕染的过程。教师的提问是:“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怎么了?”这种提问很笼统,幼儿难以回答。于是教师只好直接告诉幼儿:“哇,宣纸会变魔术,把一滴颜料变成了又大又圆的小花了。”假如教师改变引导方法,如:“你们仔细看看,当颜颜料宝宝滴在宣纸上时,宣纸是怎么让颜料宝宝变魔术的?”幼儿一定会回答“变大了”“化开了”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将颜料在宣纸上的晕染过程表现出来:“现在你们就是老师手中的颜料宝宝,老师轻轻捏一下,你们就轻轻滴到宣纸上变魔术,看谁最会变。”以加深幼儿对颜料在宣纸上晕染过程的感知。此外,教师是直接以儿歌的形式将滴画方法和步骤告诉幼儿的,而不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主动获得的。建议先让幼儿看看、说说教师是怎么滴画的,也可让个别幼儿演示,待幼儿初步了解后,教师再用儿歌归纳,最后让幼儿运用儿歌来指导自己实际操作。这样做才能使幼儿学得主动、积极、有效。
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李海霞
原方案考虑到了知识、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操作性也较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要在15~2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既认识三原色,又掌握滴画方法,学习容量较大,重难点难以突出,目标很难实现。建议突出某一方面目标进行设计,或将其分成几个教学活动。
原方案创设了几个游戏情境,但这种情境前后没有联系,怎能让小班幼儿进入情境,又怎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呢?建议在设计活动时以相关情境贯穿始终,以激发小班幼儿的活动兴趣。
不可忽略的细节
胡蓉
首先,教师提供给幼儿作画的宣纸不宜过大,要便于幼儿操作;宣纸的数量应充足。以满足幼儿多次尝试的需要。其次,教师应准备一些废报纸等材料铺在桌上,以便幼儿大胆作画。此外,小班幼儿不太会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所以可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份作画材料。建议教师在幼儿作画时播放一些轻柔愉快的背景音乐,以更好地激发幼儿投入到创作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