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
[摘 要]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认同是国家间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纽带,文化因素对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更具有特殊意义。从文化视角分析当代中韩交流的现状与问题,并对未来两国如何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关系,推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提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文化因素;中韩关系;文化视角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34 — 02
一、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内可以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对外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为,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一)文化力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战略目标的实施
国际政治学者所称的“文化力”强调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机制超凡的魅力和吸引效果。拥有文化软权力的国家放射出影响力,使得外部的相关行为体受到这种辐射力的影响,促进该国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1〕文化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时总是受到文化力的影响和制约。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大国或强国都制定了积极的文化外交战略和文化政策,并拥有推行其战略和政策的必要手段,配合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的实施,实现了国家的战略目标。
(二)一国文化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对外行为
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政策的背景,也是一种权力,或是一种实力,可以影响他国的行为。〔2〕各国都把拓展本国对外文化影响力作为主权国家的使命,外交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一直以“山巅之城”的姿态、“救世主”的心态和传教士的狂热不遗余力地支持向世界各个角落传布和扩散美国的价值观,通过文化外交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的对外行为。当前,美国所处的世界独霸地位使得美国试图以单一的价值标准一统天下。美国在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经济援助乃至正常的贸易往来中都“善意地强制推行”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冷战后美国治下的新“和平”。
(三)文化观念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无论是明确国家身份、确定国家利益还是形成对外关系的特点,对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具有深厚的“和”文化,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这种文化观念的引导下,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的实施中以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目标,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不断努力。而美国政府一直以人类的“救世主”自居,在这种文化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扩散美国的价值观,不断插手国际事务,努力在全球称霸。
(四)文化外交有助于树立国家的国际威望
建构主义认为,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利益建构因素是物质性的,其余的建构利益的因素是观念因素。〔3〕因此,国际威望作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建立在相关国家彼此间的集体认同。文化外交能够通过国家的对外宣传,推广国家品牌,产生文化吸引力,使其他国家认同本国的做法,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进而确立起本国的国际威望。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意识到,要确立国家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光靠本国的经济力量而在文化上没有吸引世界的魅力是办不到的。为此,日本首次提出“文化国家”的国家发展理念,主张对外要树立日本是个文化国家的形象。
二、当代中韩文化交流的现状
当今国际格局中,文化认同和冲突越来越成为国家间政治关系的重要因素。文化因素在中韩关系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中韩建交20年来,两国文化交流迅猛发展。1994年,中韩两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在多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交流内容丰富多彩。“韩流”和“汉风”相辅相成,学术、教育、旅游等其他方面交流活跃。同时也有民间文化冲突相伴。
(一) 韩国文化在中国——以“韩流”为例
随着中韩关系的不断发展,在韩国政府的积极参与以及文化界的精心打造下,在中国兴起一股韩国流行文化热。“韩流”来势滚滚,渗透并影响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流行音乐开始进入中国,受到中国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韩流”的主力军——影视剧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众多韩国演员成为韩国电影和电视剧爱好者追逐和崇拜的偶像。韩国文学作品及电脑游戏使“韩流”内容更加丰富。韩国服饰、化妆品、食品和电子、汽车等大宗产品也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渴望学习韩语、了解韩国的中国青少年多了起来,“韩国留学热”也随之出现。
(二)中国文化在韩国——以“汉风”为例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以及韩国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加深,韩国掀起“汉风”。学习汉语和使用汉字成为时尚,对中国全方位的关注也日趋高涨。2000年,韩国政府就宣布在公务员文件和城市路标中恢复消失多年的汉字。韩国各界人士喜欢使用言简意赅的汉字成语显示学问。韩国五大经济团体2003年底决定,从2004年起,积极建议所属会员19万家公司在招聘新职员时进行汉字考试。在韩国,有131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政府已经规定中小学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1000多所高中将汉语列为第二外语课程,走在韩国的大街小巷,汉语随处可见,甚至连监狱也引发了学习汉字风潮,那些成绩优秀的服刑者可被减少刑期。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韩国学生要求进入华侨学校上学,华侨学校人气日渐高涨,与汉字有关的习题集、参考书销路大开。
(三)人文教育领域的交流
中韩建交后,两国大学在教学、科研、学术活动、互聘教授讲学、共同培养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两国研究对方的机构和人员不断增加,学术交流日益扩大,各层次各领域的学术交流普遍展开。目前中国已有3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成立了韩国学研究中心(所)。这些与韩国的学术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在研究和介绍韩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11年底,韩国在华留学生约7万名,中国在韩留学生近8万名,均占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人数之首。〔4〕两国医学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文化艺术团体的互访,举办音乐会、展览会、体育比赛、电影周、联合考察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5〕中国旅游局和韩国文化观光部等部门合作推出了中韩大型旅游交流活动,推出了很多个精品旅游路线。
(四)中韩民间文化冲突
近年来,中韩民间文化冲突时有发生,“高句丽历史问题纷争”以及“端午节文化争遗风波”等使中韩民间关系恶化。韩国舆论惊呼“中国反韩情绪高涨”,韩国《中央日报》称:韩中民间感情正在迅速恶化,势头不亚于正在恶化的韩日民间感情。中国《国际先驱导报》在2007年10月进行的中国网民邻国印象调查,12000名参加调查的中国人中,有41.1%的人称最不喜欢的国家是韩国。中韩民间对立情绪已经上升到政府层面,成为两国首脑会晤不可回避的问题。〔6〕中韩两国既要理性对待,又要发挥智慧化解民间文化冲突。首先,对待两国文化冲突不必过分焦虑和不安。正如韩国学者李揆亨所言:“我不太担心,也不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积累了20年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因为,拥有一个共同信念,本着相互尊重、互惠共赢的精神,以‘松茂柏悦的心态对待一切事情,将会有美好结果。”〔7〕中韩两国在重视高层政治往来的同时,需加强民间人文交流。在相互尊重、加深了解的基础上,发挥两国历史文化联系的优势。引导和促使中韩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因素对当代中韩关系的影响
中韩建交以来,文化上的交往越发密切,这既是两国人民渴望了解对方的需要,同时也为两国进行经济、政治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深刻影响着两国的外交政策和实践。
(一)文化交流对两国政治的影响
中韩文化交流为两国政治的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国韩国学和韩国汉学研究热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在我国,中韩建交后有关韩国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自1992年以来,各种学术文化交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交后,在韩国研究中国的热潮也急剧升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通过中韩论坛,两国专家学者围绕两国关系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的高层次、及时有效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在中韩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经济纽带所无法完全取代的积极作用。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信赖,为双方的政府和民间献计献策,也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两国元首互访时也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文化交流对两国经济的影响
中韩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经济合作。正是通过文化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形成价值取向的趋同,减少了双方的分歧和摩擦。目前,大众文化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中韩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电视形成了一种赚钱的行业。一些以文化为依托的电影、书籍以及印有韩国文字和图案的商品都在中国许多城市热销。“韩流”也带来了韩国产品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中国功夫和中国餐馆在首尔多了起来。此外,“韩流”和“汉风”涌现后,极大地刺激了韩中两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为两国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
(三)文化交流对两国社会的影响
目前中韩双方的文化交流已势不可当,必然会影响两国人民的社会生活。2011年中韩人员往来达654.5万人次,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韩国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并在中国流行起来之后,许多老百姓确实接受了某些韩国文化,某些韩国文化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日常行为。“汉风”在韩国社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韩国的旅游消费点和闹市购物商场,标价都用韩语和中文两种文字。韩国的航空公司和火车站、地铁则增加了中文说明和中文报站。自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首尔成立以来,目前已经有17家“孔子学院”和5家孔子课堂在韩国成立。
结语
文化因素作为中韩之间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在政治、经贸和社会领域都对中韩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中韩民间出现的文化冲突也不容忽视。中国在推动两国政府高层交往的同时,应重视与韩国学术界和民众的人文交流,推行公共外交,为韩国媒体正确认识中国创造条件,让韩国人民全面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使文化因素在未来的两国关系中发挥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2〕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科版),1993,(03).
〔3〕 〔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114.
〔4〕中韩教育交流简介〔EB/OL〕.中国驻韩国大使馆,http://www.chinaemb.or.kr/chn/zhgx/shuangbian/t720117.htm.
〔5〕牛林杰,刘宝全.韩国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87.
〔6〕石源华.中韩民间文化冲突的评估、解因和应对〔J〕.当代韩国,2009,(02).
〔7〕 〔韩〕李逵亨.对韩中建交二十年的评价与未来发展展望〔J〕.当代韩国,2012,(03).
〔责任编辑:张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