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虫”告诉我们……

2013-04-29 17:27:13胡训忠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专才通才甲壳虫

胡训忠

科学探究活动特别提倡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兴趣小组的建立一般是在班级活动主题确立、子课题生成之后,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成立的。小组成员基于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兴趣,分工合作,从不同方面对这一問题做深层次探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不便于做过多干预,因为一切源于儿童的活动意愿都应是受到尊重的,这是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出发点。

一、科学探究活动小组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随意性大。有的是根据平时的团结友好程度,并非根据兴趣爱好;而且兴趣的转移,很容易导致小组解体。

2、活动效益低。小组内部分工不合理、任务分配不均衡,合作效果差,“玩”变成了真正目的,活动任务难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3、组织纪律差。小组长掌控水平和能力有限,教师管理难度大,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安全隐患。

4、自控性差。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他们的自控性和自律性不足,对问题的探究往往浅尝辄止、遇难而退。

要想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认为,兴趣小组的成立,虽然教师不可以强制命令,但指导性、协商性干预也是不可缺失的。也许甲壳虫原理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甲壳虫”告诉我们……

甲壳虫乐队是公认的当代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最成功的乐队,他们很轻松很愉快地就创造出了音乐界最高成绩,成为当代超级明星团队,而且在征服所有对手后,仍能保持非凡的创造力。这主要得益于他们五条特殊的战略,即甲壳虫原理。这些原理告诉我们,提高兴趣小组的活动效益还可以这么做——

(一)适当限制规模以提高活动效益

甲壳虫乐队由4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孩组成,但他们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而且他们的成功合作长达十余年。试想,如果甲壳虫乐队成员是十四名或者更多,结果会怎样呢?这是可想而知的。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小组也应适当限制规模。一方面,要适当控制小组成员的人数。适当控制规模,是有效解决活动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问题的前提之一。另一方面,辅导教师所带领的活动小组的数量也要适当限制,如果班级学额高,小组数量多,我们提倡教师辅导团的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

(二)促进熟知与信任以解决“随意性问题”

甲壳虫乐队的迅速走红,看上去似乎是一夜成名,事实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面轻松的弹奏,来自他们在利物浦和汉堡俱乐部成千上万小时的磨合。熟知与信任是任何一个团队和而不散的法宝。

作为一个合作团队,仅仅依靠兴趣是不牢固的,更需要的是以熟知和信任为基础。因此,我们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两点:1.自我介绍,促进“熟知”。个人自我介绍,应该是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的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以及在此次活动中我能做什么等等,有了这些,就有利于迅速增进熟知和信任,也便于小组长的合理分工,实现最佳合作的目的。2.分工合作,培养信任。分工,是同一目标任务下的分工,各自的任务分工是团队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合作,既是所有分工的有机合成,也是活动中的协作和互助。各自任务的完成和团队目标的达成将有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信任。

(三)鼓励创新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甲壳虫乐队始终创新自己的歌曲,不断给听众带来惊喜,也给自己带来惊喜。“创新你的歌曲”是“甲壳虫”成为超级明星团队的不二法宝,是这个团队生命力和凝聚力的灵魂所在。

科学探究活动兴趣小组之所以出现前面所提到的自控性和自律性不足问题,与缺乏创新性不无关系。指导教师应在小组的活动方式、方法、过程、成果以及成果的呈现方式上,最大限度给予他们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以此来保持他们对问题的兴趣、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以人人发光促进使命感和荣誉感

保持明星团队的团结很不容易,而甲壳虫乐队则很好地把握了团队成员的平衡,进而让每个人都获得发光的机会。约翰和保罗也为另两位成员鼓手和吉他手写歌,几乎在每张专辑里都有他俩的独唱曲目。

活动任务的分解,应该是适合每一个成员的任务分解,是为每一个成员量身定做的、量才使用的、跳起来摘桃子的任务分配。这一点,作为教师在小组成立时,就需要指导到位甚至始终掌控的。

(五)专才与通才相搭实现互补

约翰和保罗堪称流行音乐的通才,但他们两个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大不相同,他们都对音乐具有无限的热情,是乐队中的多面手,都具有很高的音乐和艺术天赋,都可以弹奏各式各样的乐器。而吉他手乔治与鼓手林戈与他俩相比,只能算是各自领域的专家。专才难得,而有深度的通才更难得。甲壳虫乐队的巧妙之处在于专才宇通才有机结合,乐队朝气蓬勃。

科学探究活动小组建立时,多数同学把“平时要好的伙伴”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考虑“对同一问题的兴趣爱好”,甚至不少同学是“根据座位就便组合”;而对于“经验基础”、“能力特长”等则很少顾及,包括指导教师在内几乎没有人考虑专才与通才的混搭问题。事实上,任何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之内,相比较而言,是不乏“专才”和“通才”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考虑建议各类学生互相搭配以有利于互补。

当然,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可能是永远的一成不变的,但如果我们能从甲壳虫乐队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活用于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相信前文所提到的问题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观;而且这样的团队活动一定会给学生留下终生印象,甚至长大成人后走上工作岗位或自己创业时,仍会怀念这个团队,再次组合结成事业合作伙伴也未可知。

【作者单位: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专才通才甲壳虫
专为女性打造的5门甲壳虫 欧拉芭蕾猫
车主之友(2022年4期)2022-08-27 00:56:32
殊死搏斗
甲壳虫
幼儿画刊(2020年5期)2020-07-24 08:42:00
科技型企业专才和通才、交互记忆系统与双元创新关系研究
软科学(2017年2期)2017-04-01 21:39:16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中国纤检(2016年12期)2017-01-20 09:23:06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
中国三峡(2016年9期)2017-01-15 13:59:38
通才,时代的召唤
杨通才:无限眷恋无限情
当代贵州(2016年9期)2016-03-21 10:09:50
如何驾驭“不服管的专才”
当代党员(2015年8期)2015-08-18 18:57:16
400万华侨华人“专才”分布海外
环球时报(2014-08-05)2014-08-05 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