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013-04-29 16:30:40王竹娥
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民主创新

王竹娥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小学语文课不仅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更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创新;民主;发散思维;元认知能力

一、树立一种观念:人人都有创造性

谈到创新,有人会觉得创新是天才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有的人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有的人却受到抑制甚至扼杀。所以,每位教师都应树立一种观念:人人都有创造性。特别要认识到,在创新面前,后进生与优秀生是平等的,他们同样具备创造潜能,关键在于怎样去开导挖掘。

二、营造一种氛围:宽松、民主的氛围

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可见,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创设一个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绪盎然、思维活跃。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展示自我,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

(一)创设良好的激励机制

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特别爱回答问题,到了五、六年级就慢慢变得不爱回答问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原因就在教师身上。由于教师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与批评,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你真棒!”“你的说法就是个创新。”“你真聪明!”这一声声的赞扬能让学生增强自信,积极学习。另外,教师要创设美好的情境,同时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心境之中。

(二)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之分。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改变“师道尊严”的观念,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愿意与教师交往。同时,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掌握一种方法:质疑问难

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前提。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质疑问难应当贯穿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

“学了这篇课文,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这是最常见的结束语,仿佛质疑问难只能出现在课尾。相反,這类所谓的质疑问难大多数只是教学过程的点缀。真正的质疑应当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为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

四、培养一种思维: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强调问题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化,过分强调程式化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步骤,因此高度关注聚合思维的培养(一种有条理、有方向、有范围的收敛性的思维,追求问题的惟一正确答案)而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不考虑方案的正确与否,教师也不用对所提出的想法做评论,一直到所有可想到的方案都被提出来为止,学生和教师再对这些想法进行讨论、评价、修改,形成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五、发展一种能力:元认知能力

按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说法,元认知是“以认知过程的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简单说,所谓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认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一书中写道:“多年来的研究证实元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

六、塑造一种人格:创新的人格

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密切相关,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创造思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个性品质作为一种内驱力,往往左右着创造思维的发展。一个成功者总是具有情绪乐观、坚持不懈、自尊自信、坚韧不拔等个性特点。强烈的自信心和坚定的意志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教师可以采用激励的语言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大胆想象、勤学好问、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民主创新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试论情感调动与中学散文教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0:41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首席财务官(2016年9期)2016-11-07 17:32:58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6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