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二瑞
【摘要】以往日语精读教学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随着文化因素在国际竞争的凸显地位,日语精读教学应重视日本文化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全方位地体现日本文化,提高日语精读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参与兴趣。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语精读;教学改革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日本历史来看,日本文化包涵了日本本土文化、中国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和明治维新后的西方现代文化。我国学生对日语的学习有过两个高峰,一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大量派遣留学生到日本,通过日语来了解西方文明,反思自我;二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日经贸的发展,大量日语经贸人才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十年间又形成了学习日语的高峰。因此,我院的日语课程设置以往是以“日语语言+经贸知识”为主。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尤其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之后,国家的竞争转变为文化的竞争,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强调文化视角下的日语精读的讲授,对日语精读要进行改革。从文化视角上体现中日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从而提高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以往日语精读教学的得失
日语作为一门外语和英语一样,在高校中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在以往的日语精读教学中,日语精读作为主干课程,对学生的“读、写、译”三方面的培养是较成功的,例如在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中通过率很高。学生对日语语法掌握的很扎实。但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因对日本文化理解的不足而造成了就业后的一定困境,不能很好地理解日本人说的日语中隐含的意义,造成误读。暴露出了“听、说”的缺陷。要成为日语高级人才就要经过多年同日本人的交流来体会日语的话中话、意中意。
承担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师要发挥以往日语教学中的传统优势:精读课精讲词汇和课文、扩大词汇量;细讲语法、句型、惯用型功能用于等内容。同时要改变日语精读课中对日本文化理解讲解缺失的现状。中国有句俗话“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就是要理解语言情境,懂得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符号背后的支柱就是文化。
二、日本文化视角下日语精读改革策略的尝试
(一)以日本文化全面贯通日语精读教学方式
日语精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译”的听说能力。用日本文化做基石打造日语精读的趣味课堂。
首先,丰富日语听力材料,讲解材料背后的日本文化。教师用流利标准的日语进行授课是学生听力提高的重要基础。在组织学生用日语讨论听力材料时,教师要有从日本文化的角度进行点评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另外,日语精读教材各单元都有一些文化背景的短文、歌曲、故事、生活场景、电影片段等内容,把这些内容作为听力材料,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更能促进他们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日本电影、日本电视剧、日本电视节目、日文歌曲等,把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相结合。
其次,日语精读课上要让学生多讲多说。例如:组织学生上台表演体现日本文化的角色扮演、对话、模仿日本名人进行演讲等。既练习了日语口语又体会了日本文化。还可以让多组学生在课后准备口语材料讲解相同的文化材料。这样不仅丰富了日语精读的课堂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让学生多阅读课文以外的材料,培养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能力是多门课程都要进行的内容。日语精读课上,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文化背景时,把涉及到的小说片段、歌曲、电影电视台词、新闻广播的台词,以小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进行讨论。
第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高校的日语精读课堂不像中小学那样提供专门的作文课,但是有日语写作课。精读课也可以进行“小写作”。教师在讲解精读时,可以从提供几个有文化背景的词汇,让学生当堂写作,把几个词汇用自己设想的场景联系起来,比如有的学生串联成了台词,就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
也可以根据精读材料在课后用日语写写感想、故事的后续等。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情景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日语和日语文化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日语精读课上加强学生中日互译的能力。在日语精读的讲授中,让学生对原文、PPT上展示的图片、场景等进行当场翻译。并对翻译技巧、遣词造句等进行当堂点评,体现日语使用的习惯和日语词汇的文化差异。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展现日本文化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使用在最初引入课堂时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认知,很好的辅助了课堂教学,但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过分依赖也造成了不良的现象。对教师而言,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讲义全盘放在幻灯片上,容易造成教师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的情况;对学生而言,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了被动的学习,满堂埋头做笔记,没有时间思考,落入了填鸭式教学的窠臼。学生没时间对日语精读的幻灯片中的词汇、语法、例句等进行思考、体会。下课后,若学生欠缺主动性学习的话,这堂课基本上效果为零。更谈不上“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训练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课堂。因此多媒体在日语精读教学中应合理使用。
多媒体在展现日语精读课程的提纲挈领的知识点外,更应把重点放在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上。字不多,能覆盖知识点;图不多、能联系并深化日语精读教材和提供学生的 “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训练,能展现异文化的意蕴。如何处理好日语精读教材和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呢?
首先,精选与日语精读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的材料进行展示,体现日本文化。教师应该根据日语精读每课的知识点和背景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精选出简短的视频、音频材料,如:歌曲、电影片段、电视节目节选、对白等。这些材料既紧扣教材,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既实用又富于知识性,能够很好地辅助日语精读的教学。学生喜闻乐见才能被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其次,图片的选取既要紧扣教材又要生动活泼。教师应根据课堂讲解的思路和课堂活动的安排、设计、编排图片,使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人类的语言有时候是苍白的,无力完整地表述某个日本文化的意蕴,恰如其分的图片展示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日本文化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日语精读教材的编排不是为了知识点而设知识点的,往往都蕴含了日本社会的生活场景、日本文化的特点。因此,日语精读课是很容易创设情境的。可以说每篇题材都给学生提供了“饰演角色”、“扮演角色”、体会日本文化的机会。因此,日语精读教师是主导课堂的导演,更要提供学生发挥主动性、展现才华、身临其境地体会日本文化的平台。
三、结语
日语精读是日语基础阶段的重要课程,既承担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上掌握日语,是知识内化为一种技能,从而使学生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日语精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传承以往成功的教学方法,又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3).
[2]张添羽.高校日语精读课授课模式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胡新详.浅谈基础阶段日语精读教学模式的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