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2013-04-29 15:00杨新慧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祖国学会课文

杨新慧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我们的民族传统美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当今社会,知恩图报已离我们有点遥远。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等,很多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来都没曾想过感恩或回报。而小学生中,感恩意识更是非常淡薄。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么样”;只知道“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成天经地义;他们记得住自己的偶像,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结果是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渗入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更为了我们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渗透性感恩教育。

一、让学生“知恩”

感恩的前提是让学生“知恩”。我们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小学语文中所体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通过语文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①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教材中就有许多挖掘大自然之美的佳作。如表现人类对鸟儿博大爱心的《燕子专列》,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回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结果的《自然之道》等。②父母之恩。感谢父母的恩情,是人生中最基本的情感。如教育我们在接受父母给予自己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关心父母,以行动回报父母之爱的《可贵的沉默》,体会父母博大胸怀、无私奉献的品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③祖国之恩。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为我们描绘了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了解了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物资,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如《秦兵马俑》让我们感受了兵马俑的壮观,为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激发了民族自豪感等。④社会之恩。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有爱心,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如从《将心比心》一文中学会主动地关心、爱护他人,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中感受老一辈教育家对青少年的关爱。感恩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二、培养“价值观”

语文课文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我们要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引导:①学会感恩,就要珍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世间仅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的最好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等。②学会感恩,就要培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让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尽职尽责的意愿。③学会感恩,就要学会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感谢美丽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灵秀,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就要融入社会,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学会礼让,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小学生年龄小,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内化,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要重视培养其价值观,培养“感恩”意识,注意在师生活动交往中引导学生去反思父母、师长、他人的恩情,让孩子能从小有健康的心态,能善待他人的误解,从容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

三、落实“情感体验”

让学生知恩了,但不一定就会感恩。因为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情感体验”可以重点抓好三个方面:①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要抓好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抓好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抓好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在此基础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②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直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③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事情等。体验是内化的基础。

四、抓好“外延教育”

课堂感恩教育是主渠道,但我们也要抓好课外感恩教育的外延。孩子从小到大,父母们总是习惯于默默地付出,不要求孩子给予任何的回报和感激,这是中国父母的美德,其实这正是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或许会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大遗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坚持开展“感恩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孩子能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会感激。让学生不但亲身去尝试,而且还要把它记录到本上写感恩笔录,这样学生就能从小事做起,学着去做感恩的事。每逢周末假日,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孝心作业”,要求学生会烧简单的一两样菜或做一两件家务劳动,并利用双休日为家长尽一份孝心。其实这样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思索。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收获最大的就是知道了父母要他们学习的原因,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进而学会了感恩、报恩。

语文教材中蕴涵大量的感恩素材,为语文教学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施恩和报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坚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感恩之花一定会开遍每个孩子的心间。

猜你喜欢
祖国学会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学会分享
背课文
学会分享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