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新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04-29 15:00肖金峰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交流课文文章

肖金峰

就如何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讲读课中,积极倡导和实践“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得以更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对自主学习解释为: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地意识和反应的学 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可放在课前,但最好是放在课堂上。

(一)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识别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二)阅读或听别人讲述与新课文内容相关知识,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并让学生学会给课文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三)初步了解课文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说出文章的顺序与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1、是示范点拨。教师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给学生,行间、字旁标画出不同的符号,如在行下画直线,表示值得注意,画曲线表示重要,画x号表示错误,画?号表示疑问,画!号表示赞同。这些做法自然会起到示范作用。学生也由此学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2、是精读课文。在初读课文的基 础上,让学生深刻体会重点段和佳词妙句,汲取文章精华,掌握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让学生熟读课文,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风格和特点。还要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可以按“字音正确、语言流利、感情充沛”的要求进行。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3、是领悟自得。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地思维方法、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悟”出学法。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认真检查,不可有始无终,流于形式。

二、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把需要合作交流的问题事先抄写在小黑板上,或制成幻灯片。教师在检查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后,在课堂上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 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而回答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合作交流的范围主要针对初读课文时所产生的疑点。对这些疑点有的可以让学生立即回答,有的可以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后在做回答。在合作交流中,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其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再者,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不是旁观者,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给予适时引导和点拨。当合作小组的交流出现思维的火花时,教师给予鼓励,增加学习成员的热情。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从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热烈、愉快的氛围中对誉为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三、探究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敢于向书,向教师,向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质疑。怀疑才会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爱问“为什么”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并给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学生不仅会提出“为什么写小蝌蚪找妈妈时说它‘披着绿衣服,而不是‘穿着绿衣服”之类的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还会提出“青蛙为什么要长四条腿”这类看似与语文无关的问题。遇到这类情况,教师不仅不能嘲笑与批评,而且应该对这种探究精神予以鼓励。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就必须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猜你喜欢
交流课文文章
如此交流,太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